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瑞典加入北約,歐洲將“更不安全”

2024-03-06 10:0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呂蘊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歐洲安全項目負責人

近日,匈牙利國會以188票贊成、6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批准瑞典加入北約議定書的議案。這標誌著瑞典的北約成員身份已無懸念,北約也即將在其成立75週年之際迎來第32個成員。

“中立國”緣何轉向軍事聯盟

瑞典和北約的上一個新晉成員芬蘭均有著長期的中立傳統。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的地貌特徵、適宜魚類繁殖和農業耕作的氣候條件,瑞典更是坐享了近兩個世紀的繁榮與和平,聲稱自身“從1814年以來就沒有參與過任何戰爭”,也因而成為二戰中歐洲為數不多完整保存國防力量和經濟基礎的國家。前蘇聯解體後,瑞典更是從波羅的海最大島嶼哥得蘭島撤軍,削減了約90%的陸軍和75%的海軍與空軍。

但隨著烏克蘭危機的影響蔓延到歐洲大陸邊緣,瑞典保持中立的前提設想“熱戰只在大國間爆發”發生改變。在此情況下,瑞典安全感急劇降低,對於集體防禦的需求有所上升。而歐盟“防務聯盟”建設進展緩慢,歐盟互助條款“如果成員國領土內發生武裝襲擊,其他成員國有義務向其提供各種形式的援助”承諾的實效不足,因此,瑞典將目光移向了北約。

此外,瑞典入約的“芬蘭因素”同樣不可忽視。同瑞典與俄羅斯“隔海相望”不同,芬蘭與俄羅斯擁有長達1300公里的陸地邊界,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不安全感更深,在“入約”事項上也更積極。因此,芬蘭不僅視加入北約為解決自身安全焦慮的“良藥”,還不斷慫恿瑞典一起提出“入約”申請,以期分擔來自俄羅斯的壓力。

因此,在多重因素作用下,2022年5月16日,芬蘭政府決定申請加入北約的一天后,瑞典時任首相安德松也宣佈正式決定加入北約。瑞典防務研究所研究主任達爾舍表示,如果芬蘭“入約”,瑞典不應成為“芬蘭與西方聯盟之間的一堵墻”。

由於土耳其與匈牙利的因素,瑞典正式加入北約預計比芬蘭晚近一年。但應當指出,雖然成員國身份“姍姍來遲”,瑞典或許已經可以算作北約的“準成員”了。早在申請“入約”以前,瑞典就已是北約的“機會增強夥伴國”,在裝備互操作性、國防預算比例、對外行動配合方面接近滿足“北約標準”。更有歐洲媒體諷刺稱,瑞典、芬蘭比某些北約正式成員更“北約”。在提出“入約”申請後,瑞典也是連續兩年列席北約峰會。在今年1月啟動的“超規模”北約“堅定捍衛者2024”軍事演習中,瑞典軍隊悍然在列。

北約氣焰更盛,歐洲只會“更不安全”

如果説芬蘭“入約”是將北約送到了俄羅斯家門口,瑞典“入約”則是補上北約在北歐的“最後一塊拼圖”,為“前沿地帶”提供了縱深,北約的氣焰或將更盛。

首先,瑞典的加入暢通了北約對於東北翼的補給與支援通道,讓芬蘭及波羅的海國家面對俄羅斯時“背有所依”。東北翼一直是北約的薄弱地帶,波蘭、波海三國與挪威之間的防務能力一直因存在芬瑞兩國的“戰略空白”而面臨“整合難題”。如今,兩國相繼加入北約,不僅為北約東翼成員提供了廣闊的戰略縱深,作為補給基地發揮戰略支援作用,還通過“倍增”與俄羅斯的邊界,分散俄軍佈防,迫俄被迫重新劃分軍區,減少北約東翼各國的安全壓力。美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北歐研究主任威斯蘭德指出,瑞典的主要任務是保衛波羅的海的空中安全,並作為美國及北約裝備、彈藥、野戰醫院等的“補給增援集結地”。

其次,瑞典防務實力強勁,能將讓東翼國家面對俄羅斯時“更有底氣”。與芬蘭雄厚的陸軍實力相比(現役加預備役人員數量達90萬),瑞典在空軍與海軍實力方面較為領先,能和芬蘭形成有效互補,是北約的“正資産”。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瑞典還強化了其在哥得蘭島的軍事部署,這對俄海軍尤其是其部署于加裏寧格勒的艦隊在波羅的海的活動構成直接威脅。美聯社分析稱,瑞典升級後的哥得蘭級潛艇將有效增強北約在波羅的海的軍事力量,賦予北約“水下優勢”。美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學者漢密爾頓甚至表示,波羅的海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北約內海”。此外,瑞典與芬蘭在對俄開展情報與態勢感知方面經驗豐富,為俄軍的行動隱蔽性帶來較大挑戰。

對於歐洲而言,中立地帶的縮小也必然伴隨戰略自主空間的坍縮。歷史上,北歐國家多次在俄羅斯與西方的衝突中扮演“協調者”角色,而歐洲整體走向“北約化”將進一步固化俄歐對立局面,穩定、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恐更難企及。此外,瑞典加入北約後,歐盟27國中將有23國都是北約成員,“盟內”跨大西洋聲音更強,歐洲無論發展獨立防務還是面對美國保持自主空間都將更為困難。

事實上,加入北約是瑞典謀求自身安全的政策選擇,但自身安全不能以一味擠壓他國安全空間為代價,否則歐洲只會“更不安全”。本次,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就回應稱,俄羅斯會密切關注瑞典在北約中的作用,“將採取軍事技術和其他性質的報復性措施”。而由於俄羅斯前期對芬蘭“入約”缺乏有效反應,瑞典在“入約”態度上少了“克制”、多了“肆意”。瑞典首相剋裏斯特松近期就曾公開表示,其對俄“放狠話”並不意外,“芬蘭加入北約時他們也是這麼説的”。此種態度客觀上會提升地區局勢的失控可能性。因此,在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交替衝擊的時代,素來戰略、思想、理論輩出的歐洲應當好好反思自身的安全觀。

編審:李智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