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美國蓄意打壓中國車企只會導致“雙輸”

2024-03-05 08:5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付隨鑫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以防範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進行調查。這是美國政府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和實行貿易保護政策的又一惡劣行徑。

拜登政府的直接理由是,中國生産的汽車可能收集有關美國的敏感數據,然後將其傳回中國,或者遠端操控這些汽車。這種冠冕堂皇的所謂“國家安全”藉口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目前,美國使用的汽車很少是中國製造的,而且這些車輛的軟體基本上都是由博世、哈曼等美西方公司開發的,要想通過它們來獲取汽車攝像頭和感測器中的數據非常困難,更別説通過它們來遠端操控汽車。因此,聲稱中國汽車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可謂無中生有。

拜登政府毫不遮掩其打壓中國汽車的真實目的。拜登在公告中明言:“中國的政策可能會讓他們的汽車涌入我們的市場。我不會讓這種事在我的眼皮底下發生。”這清楚地表明所謂“國家安全”不過是藉口,其真實目的是阻止中國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避免美國車企在正常競爭中遭遇慘敗。

發展電動汽車是拜登政府推行産業政策以求競贏中國的重大舉措,也是拜登竭力追求的一大政績。拜登政府在2022年推動國會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專門撥出3690億美元用於發展至關重要的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産業。該法案為美國企業提供每輛電動汽車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同時規定享受補貼的車輛中不能包含中國生産的電池組件或關鍵礦物。此外,美國車企還享受高關稅的保護。中國汽車進入美國除了需要繳納2.5%的常規進口關稅外,還需額外繳納特朗普對華加徵的25%的關稅。

儘管竭力補貼和保護,拜登政府發展電動汽車的目標仍困難重重甚至岌岌可危。美國三大傳統汽車巨頭福特、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的市場份額,日益被進口車所蠶食,其電動汽車的産量至今只有特斯拉的零頭。而特斯拉雖然多年來一直想開發更便宜的車型以便與中國廠商競爭,但至今沒有成功。特斯拉不僅高度依賴其在上海的工廠和中國的供應鏈,而且其CEO馬斯克在今年1月的財報會議上説:“如果沒有貿易壁壘的設立,中國車企幾乎會輕鬆幹掉世界上其他大多數車企。”

中國在2023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首次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車企。面對中國車企的超強競爭力,美國政府只能祭出所謂“國家安全”理由竭力打壓。

拜登政府打壓中國車企,還有競選連任這個緊迫的政治原因。美國汽車産業高度集中在密歇根州等對拜登連任至關重要的搖擺州。拜登力推電動汽車的政策與傳統燃油車企及其工人産生極大矛盾,以致在2023年9月激起美國數萬汽車工人的大罷工。拜登和特朗普都曾前往密歇根州迎合罷工者的訴求。打壓中國車企正是為了保護這些缺乏競爭力的傳統車企。這將有利於拜登贏得中西部搖擺州,並儘量避免共和黨對其反華不力的攻擊。

美國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打壓中國企業和破壞中美經貿關係由來已久。2017年以來,特朗普和拜登兩屆政府都將中國定位為美國的“競爭對手”,將中美關係定位為“戰略競爭”,並明確否定了美國先前堅持的對華“接觸戰略”,強調競爭導致美國對華政策更多地受到國家安全考量的影響。一旦將安全考量淩駕於經濟考量之上,美國政府就會把經濟領域的問題“泛安全化”,更多地強調與中國經濟的深度相互依賴,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與挑戰,並且竭力推動對中國“脫鉤斷鏈”和“去風險”。

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都秉持“經濟安全即國家安全”的觀念,其對中國實施的經貿、金融、科技打壓政策無不強調所謂“國家安全”理由。拜登政府于2022年和2023年兩次發佈打壓中國半導體行業的行政令,都宣稱其目的是為了防止中國利用美國的技術開發可用來對付美國的尖端武器。美國政府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往往不顧經濟代價。儘管華為和中興的産品比歐美同類産品更便宜,但美國政府卻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運營商使用,而且花費至少50億美元強行替換邊遠農村的中國通信設備。拜登政府最近還宣佈,為了保障美國港口的網路安全,將撥款200億美元在本土生産起重機,用其代替中國製造的起重機。

中方一向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阻撓中美正常經貿合作的行為。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實行貿易保護政策,只會會削弱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成本。美國政府應當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維護公平、開放、包容和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