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智庫:著力回答好時代之問
文丨黃米佳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媒體興辦智庫,是傳統媒體在網際網路時代謀求轉型發展的現實需求,也受新型智庫建設的影響。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提出,支援中央重點新聞媒體“先行開展高端智庫建設試點”。2018年3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關於加快新聞出版行業智庫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鼓勵主流新聞出版單位建設媒體型智庫”,媒體智庫建設進入加速期。
在定位明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佈局合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中,媒體智庫佔據著獨特而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媒體智庫立足於媒體,具有強大的社會聯結力和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又具有一般新型智庫所不具備的強大傳播力,二者融合,可以産生“1+1>2”的效果。
無論是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還是在錯綜複雜國際環境中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戰、形成新優勢,都需要發揮好媒體智庫的作用,高揚思想旗幟、強化價值引領、激發奮鬥精神,不斷增強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增強戰略定力、講好中國故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媒體智庫應盡己所能、各展所長,在傳播力上做長長板,以創新形式、創新方法傳達正確的立場、觀點、態度,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説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為國家發展營造友好內外部環境。
一是充分發揮媒體智庫的長板和優勢,實現智力資源與輿論資源的互聯互通、互學互鑒。當前,媒體智庫建設亟須找到智庫與媒體發生化學作用的催化劑,加快實現從智庫和媒體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産要素有效整合,實現資訊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實現智庫與媒體攜手合作,放大一體化效能、實現“雙響炮”效果,在社會熱點解讀、公共輿情回應、社科知識普及等方面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大眾化傳播工作,講清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聚人心、凝智慧、添能量。
二是爭取在全球重大突發事件報道中的“第一定義權”,世界第一時間聽到中國聲音、感受中國態度、知曉中國主張。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疊加,在如此一個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世界中謀求發展、贏得未來,更需要廣大媒體智庫當好“思想庫”和“智囊團”,為國家對外交流、國際輿論鬥爭提供充足“彈藥”,為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提供“一錘定音”式的正能量和好聲音,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
三是講究輿論鬥爭的策略和藝術,既“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推動國際合作,又以有風骨、敢亮劍、接地氣的新概念新語態持續引領國內外輿論場。對於廣大媒體智庫來説,應加強預期管理,積極設置議題,對一些國家抹黑中國、造謠生事的惡劣行徑予以旗幟鮮明的回擊,對西方話語霸權主動亮劍,在國際輿論場形成一浪高過一浪的輿論聲勢。
四是借助國家文化貿易,重點講好中國共産黨的故事,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産黨、讀懂中華民族。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産業的繁榮發展,在影視業、出版業等文化業態中涌現出了一批專業性強、特色鮮明的新銳小微企業,數字技術的普及也使得更多企業成為文化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廣大媒體智庫不僅應善於搭臺唱戲,更要借船出海;通過參與國家文化貿易,整合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服務、人才等,集聚國內外文化貿易高端要素資源,建設一批國際輻射力廣、競爭力強的文化貿易功能載體,在有效推進文化貿易高品質發展過程中傳播推介全人類共同價值。
五是持續創新話語體系、宣傳語態、表現形式、組織方式,打造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可親可感的“現象級”傳播産品。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發揮網路傳播優勢,主動參與重大主題策劃,加強個性化、可視化、互動化傳播,闡釋好黨的創新理論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學理哲理,加快推進各類理論資源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傳播和應用。對於媒體智庫來説,要加強重點理論網站、公眾賬號、客戶端建設,構建網上理論傳播矩陣,努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讓黨的創新理論通過網際網路“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