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拜登的報復行動左右為難,美國或再陷中東泥潭

2024-02-08 09:0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郭金月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為回應此前三名美國士兵在約旦遇襲身亡事件,2月2日起,美軍對伊拉克、敘利亞和葉門境內多處目標展開了報復性打擊。有關行動折射出拜登政府“既要震懾敵對勢力以對國內民眾有所交代,又要防止衝突升級將美國再次拖入戰爭”的矛盾心理。在這種左右為難的情況下,當前的中東局勢發展還受到多種其他因素交織影響,美國能否維持微妙平衡尚未可知。

本次美國的反制行動表現出三大特點:

第一,打擊力度較大。2日,美軍出動了包括從美國本土起飛的B-1轟炸機在內的大量軍機,在30分鐘內襲擊了伊拉克、敘利亞境內7處地點超過85個目標。3日和4日,美軍及其盟國又打擊葉門境內數十個胡塞武裝據點。美國官員表示,拜登已指示美軍開展進一步的報復行動,但未透露具體時間和形式。

第二,打擊目標明確。美軍攻擊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及其支援的民兵組織,包括指揮中心、情報中心、火箭導彈無人機倉庫以及後勤和武器的供應鏈設施。打擊目的在於減損有關組織的戰鬥能力,而不是殺傷其領導層等有生力量。

第三,打擊邊界清晰。報復行動始於美軍士兵陣亡5天后,對於外界質疑的“有意拖延”,美國高層回應稱需等待最佳天氣狀況,情報部門也需花時間評估和選擇打擊目標。不過,此舉從客觀上給對手提供了轉移人員和裝備的時間。此外,儘管美國一再指責伊朗是“幕後黑手”,但美軍並未將戰火延燒至伊朗境內,這表明美國不願與伊朗正面衝突。

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已遭到超150次的襲擊,其中,以1月28日美軍陣亡事件最為嚴重。拜登政府會如何應對該事件,不僅牽扯到中東地區局勢,也涉及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和國內政治,甚至還會影響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選情。

一方面,從安撫美國國內輿論並震懾有關武裝組織來看,拜登政府有必要進行強有力反擊。作為武裝部隊總司令,本國軍人在海外遇襲身亡,拜登必須對民眾特別是軍人家屬有所交代。用拜登的話説,就是“讓傷害美國的人‘負責’”。除一般民意外,反對黨的批評也是影響因素。有共和黨議員聲稱,正是由於拜登政府對此前多次襲擊無所作為,才導致悲劇的發生。美軍2日起發動反擊後,共和黨方面仍批評拜登做得太少、太晚。對於中東各地的反美武裝勢力,美國希望通過“以暴制暴”令它們就此收手。2日晚的白宮記者會上,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反覆強調,希望有關行動向對方發出“停止攻擊”的信號。

另一方面,美國的反制行動精準且克制,有意避免引發更大範圍衝突。從奧巴馬執政中後期提出“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到特朗普政府提出“世界重回大國競爭”時代,再到拜登政府的阿富汗倉促撤軍,近10多年來,美國一直希望從戰略上撤出中東,以集中精力應對中俄等國。而一旦再陷入中東泥潭,美國的戰略謀劃將被徹底打亂。此外,近年來,美國民眾內顧傾向明顯,希望執政者著力解決經濟、移民和治安等問題,即“美國優先”。2024年大選在即,有民調顯示,拜登在多個關鍵搖擺州和全國民調中落後於特朗普。從選情出發,拜登也必須十分謹慎,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既不能顯得軟弱,也不能把美國拖入另一場戰爭中。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再度到訪中東,寄希望於通過外交手段推動巴以談判,進而使整個中東局勢降溫。

儘管美國試圖在有力回應與避免升級之間取得平衡,但中東局勢之錯綜複雜遠非美國一方可以左右,有關衝突存在輪番升級、愈演愈烈的風險。

在本輪反制中,美國高層表示,情報部門精心選擇了打擊目標,以減少平民傷亡。但實際上,持續數日的空襲仍導致多名平民死於非命,這或將成為有關武裝組織進行再報復的誘因。中東各地武裝勢力雖然多受伊朗支援,但不代表它們完全受伊朗控制。伊朗的確發出了不願同美國開戰的信號,但這不等於有關組織也願息事寧人。一旦雙方衝突再致美軍陣亡,美國勢必還將進一步升級行動。

美國在中東的矛盾之處在於,一方面推行戰略收縮,另一方面又保有大量利益及軍事基地。在亂局中,這些利益和基地便成為眾矢之的。拜登政府在中東所面臨的困境,是美國地區主導力下降的表現,也是其中東政策進退失據的反映。在美國的“攪合”之下,中東局勢將持續動蕩緊張局面。當年美國“兼濟天下”沒實現,如今“獨善其身”更難成。

編審:蔣新宇 李智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