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如何看待南韓瑜當選台灣“立法院長”?

2024-02-04 11:0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張華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2月1日,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南韓瑜和江啟臣分別當選台灣地區立法機構正、副負責人,正式開啟島內“行政”和“立法”權分立模式。可以預期,台灣地區“立法”機構將成為未來島內政治運作博弈的主戰場,民進黨霸道無理、毫無制衡的“施政”將受到極大牽制。但同時要注意的是,民進黨可能仍會利用執政資源打壓分化“在野”黨、推動“台獨”分裂活動。

南韓瑜的當選將牽制民進黨“濫政”

在過去八年,民進黨不僅把控著島內的“行政”權,而且在台灣地區“立法”機構中也佔據多數席位,以至於蔡英文施政絲毫不受監督,釀成許多“濫權”醜聞。5月20日,賴清德將出任下屆台灣地區領導人,但民進黨現在卻失去“立法院”主導權。

可以預估,“在野”勢力未來將會以“立法院”為舞臺,強力制衡賴清德的施政。台灣島內實行所謂的“五權制度”,相互之間存在制衡,但主要權力在“行政”和“立法”權。對於南韓瑜擔任負責人的“立法院”而言,握有的權力包括審議和通過台灣地區“行政”機構的預決算、主要“行政”人員的任免權、對台灣地區“行政”機構官員的質詢權、重大法案的制定和修改權等。目前,國民黨等泛藍勢力擁有54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有8席,這意味著民進黨將失去相關議題的主導權。

在拿下台灣地區“立法院”正、副負責人後,國民黨民意代表還有望在“立法院”8個常設委員會獲得召集委員的職務,這將成為國民黨培養人才、鍛鍊隊伍絕佳的舞臺。輸掉此次地區領導人選舉後,國民黨將至少“在野”12年,這意味著國民黨政治人物缺乏歷練的舞臺和機會。雖然國民黨目前握有過半數的台灣地區“縣市首長”,但那畢竟是地方舞臺,與處理全臺性事務存在距離。此次國民黨當選的民意代表,有相當一部分是青年或首次當選,他們將成為國民黨未來發展的中流砥柱。

“藍白合作”態勢有望延續。此次“立法院”負責人選舉中,在藍綠民意代表數均未過半的情況下,民眾黨的角色至關重要。雖然民眾黨並未投票支援國民黨候選人,但其在第二輪投票中退出,實質上幫助了南韓瑜勝選。這一方面為未來的“藍白合”奠定基礎,雙方可以協力監督制衡民進黨“濫政”,甚至可以在2026年的“地方縣市長”選舉中合作,這也意味著民進黨與民眾黨的裂痕進一步擴大。

不宜過高估計南韓瑜當選的正面影響

南韓瑜當選台灣地區“立法”機構負責人,對於糾偏島內政治生態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也應看到,“立法院長”的職權有限、民進黨仍把控著“行政”權,兩岸實現統一的結構性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

第一,民進黨仍握有島內“行政”權,在島內握有資源最多的仍然是“行政”權。以人事權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台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可以分配數百甚至上千個高層崗位,如“部會”首長、“國營”企業董事長等。可以預估,在“餵肥”了綠營人士的同時,賴清德也會用“行政”資源收買分化“在野”政治力量,從而削弱對自身的監督制衡力量,此外他還會利用其豢養的1450網路水軍,污名化“在野”黨的監督行為。

第二,“立法院”作用相對有限。按照島內的政治規則,“立法院正副院長”負責處理“立法院”的日常工作,對外代表台灣地區立法部門,對法案的排序等具體事務有重要影響。但一般情況下,其主要職責是主持會議,並不對具體法案等發表看法,一般也不會投票,以維持所謂“中立”立場。同時,“立委”要麼是各政黨推舉出來的,要麼是各自選區選出來的,並不一定要聽從“立法院長”的意見。

第三,統一結構性難題仍然存在。目前,兩岸關係最終實現統一仍面臨“台獨”勢力破壞、外部勢力干涉、島內統派勢力弱小等問題。反對“台獨”的南韓瑜出任臺“立法院”長,雖有助於避免兩岸最壞情況的發生,但也難以解決以上結構性難題。綜合來看,實現兩岸統一還是要靠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

編審:蔣新宇 李智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