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銀發經濟,市場化機制與政府監管不可或缺
陳建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近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內首部有關“銀發經濟”的政策文件。該文件旨在利用經濟政策工具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帶來的挑戰,標誌著中國的銀發經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發展銀發經濟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是中國的一項長期國家戰略。國際上通常將50歲以上人口視為銀發經濟的消費群體。歐盟估計其銀發經濟消費規模年增長5%以上,到2025年將達到5.7萬億歐元的規模,由此産生歐盟31.5%的GDP以及37.8%的就業。如果參照國際標準來估算,中國的銀發經濟潛在規模無比巨大,開發銀發經濟潛力將創造巨大的就業和提供廣闊的企業發展賽道。
中國具有龐大的銀發經濟潛在規模。根據《2022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8億,佔總人口的19.8%;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億人,佔總人口的14.9%。中國老年人口規模與巴西(2.17億)、印度尼西亞(2.78億)等全球人口規模排名前十的國家相當,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規模與佔比均居世界前列,由此形成的銀發經濟潛在規模十分巨大。
由於老年人口的可行勞動時間會逐年下降,而對養老和健康的需求卻逐漸上升,發展銀發經濟勢在必行。隨著老年人口逐漸進入退休年齡而退出勞動力市場,老年人口的經濟活動同時轉向消費為主。從老年人的消費需求性質看,對健康醫療照看服務的需求規模將大幅度上升;從需求結構看,對康復護理、日常照料等方向的擴展性需求越來越高。而且,高齡化將增加認知障礙等特殊因素,對養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個性化需求。
《意見》確立了市場可以參與養老服務供給的原則,有利於更好地協調政府和市場在相關領域的角色定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這個意義上説,老年服務具有一定的普惠性質。但是,每個人的具體需求類型和層次有所區別,因此,由市場機制來供給一些多樣性服務必不可少。利用市場機制,可以充分激發民間資源潛力,形成完整的産業鏈和多元業態,還可以更好地根據客戶需求做到産品和服務個性化,實現更高效的服務供給。
需要強調的是,發展銀發經濟要利用市場機制,並不意味著完全依賴市場,因為部分老年人養老需求可能無法通過市場來滿足,或者説市場化機制無法兼顧養老服務的公平。而且市場化利潤驅動可能導致部分服務品質難以控制,並可能忽略部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等問題。因此,政府對市場的補充和監督作用不可或缺。
政府可以通過將基本養老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體系,補齊市場機制無法覆蓋的“保障性”養老需求。政府可以設計更全面公平的養老政策體系覆蓋所有老年人,利用集體資源力量來推動長效機制建設。因此,《意見》也強調了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事業産業協同。
在政策加持下,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內落實國家老齡化戰略的重要工作任務。因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快引導銀發經濟主體聚集區、産業資源連結平臺建設,迅速形成銀發經濟規模效應。政府要明確銀發經濟核心集聚區建設目標和社區佈局規劃,優先支援老齡化程度較深的城市發展銀發産業園。進一步完善銀發産業園扶持政策,通過稅費減免等優惠措施吸引銀發經濟領軍企業和信譽度高的服務機構入駐,如醫療機構、養老院、助老服務等企業。在集聚區內構建銀發産業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實現需求對接。
二是要加強銀發經濟標準化建設與帶動經營主體品牌化,不斷推動銀發經濟高品質發展。著力發佈針對銀發經濟關鍵領域和産品的國家標準,如助餐標準、養老機構級別標準等。支援重點産業聯盟組織制定行業標準,建立銀發經濟標準認證體系並大力推動實施。設立標準化産品訂購指導目錄,對標準化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如優先採購、貸款優惠等,由此培育一批銀發標準示範企業和品牌,形成示範效應和發揮帶動作用。
三是要完善銀發經濟監管體系,結合法律追責與行業自律,提升監管水準,保障高品質發展。隨著銀發經濟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需要加強監管防範各類虛假宣傳、侵權與不正當競爭行為。而且部分服務涉及老年人生命健康,須加強安全性和品質控制。因此,要建立銀發經濟全程監管體系,建立長效監測機制。要依法查處侵權、虛假宣傳和不合格行為。要引導行業自律,參與協同監管。加強資訊公開與消費者投訴渠道建設,不斷完善銀發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政策環境。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