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客為何熱衷炒作“台灣有事”?
于海龍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近年來,日本政府積極介入臺海事務,不斷加強對臺海局勢的關注。日本部分保守政客常就台灣問題發表不當言論並採取相應行動,嚴重擾亂亞太地區秩序的穩定。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揚言“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聯盟有事”;2022年8月,日本前首相、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竄訪中國台灣地區,成為日臺“斷交”後竄臺的最高級別日本政客;今年1月10日,麻生太郎再次就台灣問題發表言論,妄稱“台灣有事”極可能成為事關日本生存的危機事態。
日本部分政客熱衷介入台灣地區事務、炒作“台灣有事”等話題,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為了制衡中國崛起,緩解東海地區壓力。近年來,中國在釣魚島海域等東海地區的正常維權行動有所加強,日本則受綜合國力所限,在中日領土領海爭端中陷於被動。因此,日本意欲在台灣問題上加強對華施加外交、輿論壓力,以“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台灣地區)”等所謂“中國威脅論”敘事,進行對華污名化,牽制中國大陸在台灣問題上的行動力度,延緩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同時,日本政客意圖通過炒作台灣問題,使中國主要精力集中在台灣事務方面,進而牽制中國在東海地區維護國家領土領海安全的精力,達到降低日本在東海地區與中國競爭壓力的目的。
其次,是為了爭取日本保守主義勢力的支援。日本在簽訂《馬關條約》之後,對中國台灣實行了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二戰後,日本國內保守主義勢力對台灣地區始終抱有錯誤的“台灣情節”。即便在日臺“斷交”後,日本保守政客仍與台灣地區保持著較緊密的聯繫——自民黨內部甚至存在所謂的“台灣幫”。隨著日本右傾化的加劇,日本保守主義勢力擴大,部分保守政客為維持、擴大其政治影響力,積極拉攏日本國內“親臺”勢力,不斷蠶食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精神與內涵,在一個中國問題上瘋狂試探中國的底線。特別是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襲身亡後,荻生田光一、世耕弘成等日本保守政客,為爭奪“安倍遺産”積極竄訪中國台灣,加強對台灣事務的關注與介入力度,積極為“台獨”分子的分裂行動吶喊助威。
最後,是為了加強安保能力建設、擺脫戰後體制束縛。渲染安全威脅,是日本政府提高安保防衛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日本政府通過大肆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朝鮮威脅,持續加強安保能力建設,通過強制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三文件等方式,加強所謂的“反擊能力”(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建設,不斷提升防衛預算,並計劃在2027年將防衛預算提升至GDP的2%。另外,日本國內和平主義勢力仍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和平憲法對日本增強安保能力建設起著根本上的制約作用。日本保守政客為弱化和平主義勢力的反對聲音,極力構建“台灣有事”等話語敘事,甚至主觀地將“台灣有事”與日本“危急存亡”相聯繫,營造日本安全“危在旦夕”的緊迫感,擴大日本民眾對日本政府保守主義政策的支援,加快使日本成為“能戰國家”,實現其擺脫戰後體制束縛的夙願。
日本保守政客炒作“台灣有事”對中日關係、亞太地區局勢的穩定均帶來嚴峻挑戰。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是中日關係保持長期穩定的重要基礎。這些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家間政治文件對台灣問題有著明確的表述。如今,日本保守政客罔顧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與當前台灣問題實際情況,不斷炒作中國“台灣有事”等話題,粗暴地干涉中國內政,阻礙了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穩定發展。同時,日本保守政客的此類行徑,極易助長島內“台獨”分子的囂張氣焰,使其在“謀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本政府則借機增強安保軍事化進程,深化亞太“小多邊”安保合作,增強了相關國家的不安全感,擴大了安全困境的地理範圍,使亞太地區的穩定與繁榮面臨新的挑戰。
日本政客以維護“法治”的衛士自居,卻不斷破壞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日本政府以維護國際秩序自詡,卻不斷在台灣問題上與“台獨”分子的單方面改變現狀相呼應,不斷破壞建立在《開羅宣言》等國際條約之上的二戰後國際秩序。麻生太郎等日本政客在台灣問題上大放厥詞,妄議中國內政,甚至鼓吹插手干預,這完全是不自量力且心懷不軌。如果日本執意把中國內政同日本的所謂“安全”綁在一起,必將給自身和地區造成災難性後果。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