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愛潑斯坦名單”撕碎美國的“人權”幌子

2024-01-17 09:1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師冠男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近日,“愛潑斯坦案”近千頁文件的公開,引起美國乃至全球廣泛關注,也引發美國多地民眾遊行、集會,要求徹查案件。此事再次暴露出西方社會的“結構性問題”,揭示美國不同階級、不同群體間的巨大鴻溝,並將加劇民眾對上層精英的不信任,從而進一步撕裂美國社會。

此案“主角”傑弗裏·愛潑斯坦原為美國猶太裔金融家,靠優於常人的口才和交際能力,以及系列暗箱操作快速發跡。他將加勒比海域的一座私人小島打造成所謂“蘿莉島”,誘騙、囚禁年輕女孩提供“性交易”,供西方權貴階層作樂。事情敗露後,愛潑斯坦于2019年被捕,在獄中等待審判期間蹊蹺死亡。

今年1月3日解密的一批涉案法庭文件顯示,來自西方各行各業的170多名社會精英可能與愛潑斯坦交往密切,甚至可能曾“登島尋歡”。其中,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王室成員安德魯王子、以色列前總理巴拉克等西方“權貴名流”的名字赫然在列,引起譁然。

“愛潑斯坦名單”的曝光,再次揭露了一些美西方政客的真實面孔,將其常挂嘴邊的所謂“人權”“平等”的幌子撕得粉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1993年上臺初便大力鼓吹“人權外交”,將人權與對華最惠國待遇掛鉤,以“人權”“武器擴散”等為由,頻頻向中國施壓。但據美國媒體報道,克林頓不僅被看到是“常登蘿莉島”,還“與愛潑斯坦關係親密,至少17次邀其訪問白宮”。據此案受害者的證詞,愛潑斯坦曾直白説過:“克林頓就喜歡年輕的(女孩)。”

此外,“愛潑斯坦案”也折射出美國在多方面的巨大分裂。

第一,美國普通民眾與精英階層間有巨大鴻溝,難以享受發展成果、社會正義的民眾對政府和公共權力愈加不信任。美聯社2017年一項民調顯示,82%的美國人認為“富人在華盛頓擁有太多權力和影響力”。美國民調公司蓋洛普今年一項民調顯示,美國人對政府的信任度處於歷史低點,民主黨和無黨派人士中,僅有28%的表示信任政府,創1997年有此數據以來的新低。

第二,美國政黨政治兩極分化、黨爭白熱化愈演愈烈。今年1月3日法庭文件釋出後,西方社交媒體出現“特朗普登上蘿莉島”等圖片,後被證實為人工智慧偽造。值得注意的是,1月5日,也是“國會山騷亂”事件三週年的前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開啟新年首場總統競選演講,並在演講中攻擊特朗普“有病”“對美國民主構成威脅”。感受到“明槍暗箭”的特朗普1月9日發文稱:“這就是民主黨對共和黨對手所做之事,因為我的民調大幅領先他們。”2024年,總統選舉迫近,美國黨爭和政治對立將繼續激化。有美國學者稱,在美國黨爭加劇背景下,“愛潑斯坦案”過去是、現在仍是“有用的政治工具”。

第三,以“反猶浪潮”為表現,美國社會撕裂與族群對立加劇。近年來,美國在支援猶太人方面出現越來越多雜音,2023年,新一輪巴以衝突加速了相關分裂,美國政界、學術界、媒體界等幾乎各領域為“挺猶”還是“反猶”爭論不休,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等人因沒有對校園“反猶”問題明確表態而遭批評,被迫離職。身為猶太裔、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等猶太勢力關係密切的愛潑斯坦,因“名單”一事再掀波瀾後,部分美國民眾的“反猶情緒”進一步升級,一些美國網友甚至在社交媒體發文,要“向激進進化,清除令人討厭的猶太人”。

多重撕裂影響下,美國民粹主義進一步加劇。而帶動民粹主義政治運動快速抬頭的特朗普,仍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絕對熱門,美國媒體稱他“仍有較大可能重返白宮”。美國社會在“反猶”間開展“大亂鬥”。近期,全美“反猶”暴力案件也激增,許多美國人被迫以各種方式掩蓋其種族身份。政治混亂與極端行動又將加劇不安情緒,激起民眾進一步反彈,甚至影響外溢、危及美國國家安全。

“愛潑斯坦事件”折射美國貧富差距加大、黨派對立與社會撕裂嚴重,根源在於美西方政治和文化的系統性缺陷。若美國仍不正視自身根本問題,任由金錢政治、黨派政治、虛假民主發展,只能一步步給自己繫上“死結”。

編審:李智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蔣新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