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藝苑擷英”:擔負文化使命 培育青年人才

2024-01-15 15:40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3年11月,“藝苑擷英——2023年全國優秀青年藝術人才展演”在北京民族劇院、中央歌劇院劇場陸續推出13場系列演出,涵蓋戲劇、音樂、舞蹈、曲藝、雜技五個藝術門類,重點推介優秀青年演員90余人。此次展演由中宣部文藝局、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和相關全國文藝家協會共同主辦(首次舉辦于2022年7月至11月),旨在進一步提高青年藝術人才培養的組織化程度,營造文藝界“大練兵、大比武”的氛圍,形成文藝界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和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2、2023兩次展演均同步集中開展了相關藝術評論。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組織評論家觀摩演出並撰寫評論文章,促進“做人的工作”與“引導文藝創作”有機融合,發揮文藝評論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作用。此次展演,“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推出11場演出的視頻直播,在實播中國頻道設專欄提供視頻展示,在文化頻道相關版塊設專欄集轉机載評論文章,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網、中國文藝網等媒體也都進行了多角度的集中報道。敢於將展演視頻資料放線上上進行長期公開展示,讓線下劇場有限觀眾觀賞的即時性演出變為線上無限觀眾可以隨時審評的展品,不怕暴露缺點、失誤,展示出主辦者對於展演節目專業水準的高度自信,也有利於促進青年藝術人才在觀演雙方的良性互動中歷練成長,亮出真功,演出精品。

走上展演舞臺的青年藝術人才都經歷過嚴格培訓和層層選拔。舞蹈專場的25位舞者中有多位出自“中國頂尖舞者成長計劃”。“頂尖舞者”是中國舞蹈家協會面向全國青少年開展的舞蹈人才培育工程,“成長計劃”建立在頂尖舞者進校園、頂尖教師巡迴課堂、頂尖舞者海外巡演的基礎上,通過全舞種培訓、集訓,幫助舞者突破各自局限,探索全新的人才成長道路,同時精心推進立體宣傳,著力在青少年中播下美育的種子,讓越來越多的觀眾能夠真切領略舞蹈的魅力。“2023中國頂尖舞者成長計劃”來自全國各地的13972位報名選手中,通過視頻篩選、分區培選,有1610人脫穎而出進入全國訓練營。訓練營培訓把德藝雙馨落實到人才評價機制中,創造性地在全國藝術人才選拔領域開設思政課,內容緊密結合舞蹈專業發展實際,將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青少年藝術人才培養和評定的關鍵考核指標。訓練營通過舞種融合聯動培養,推優參加全國推選,再經推選專家從思政素質、專項舞種、創意展示、綜合素養四個方面考核,産生全國百強榜單,上榜的優秀舞者才有機會參加“藝苑擷英”等高規格展演活動。

中國曲藝家協會面向全國優秀青年曲藝工作者,按照德才兼備、優中選優的原則,經過北京初選、浙江台州現場復選,最終確定了評書、河南墜子、天津時調、沁州三弦書、烏力格爾、評彈、相聲、揚州彈詞、滑稽戲、二人轉、杭州小熱昏、彈詞、四川清音、湖北小曲、快板等門類的20位青年曲藝才俊入選此次展演,展現中國曲藝旺盛的生命力。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説唱藝術的統稱,展演舞臺上,演員懷抱琵琶,用蘇州方言結合評彈藝術,翻唱短視頻平臺的流行歌曲《聲聲慢》;評書《白蛇傳——水漫金山》以現代視角演繹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湖北小曲《“橋”見中國》呈現出國家建設的巨大成就……傳統藝術在創新轉化中煥發光彩。

參加展演的青年藝術人才顯示出用專業技藝表現時代精神的強烈意識和高超能力。弦樂、舞蹈、雜技、魔術都不屬於語言類藝術,戲劇作為綜合性藝術有語言表達部分,但此次參加展演的劇目除河南曲劇《魯鎮·天問》屬於對藝術經典進行再創造的原創現代戲外,其他都是經典傳統劇目,如何在表演中展現時代精神?參演青年藝術人才用舞臺實踐書寫了各自的精彩答卷。

此次展演打頭陣的是四台戲曲生、旦藝術演出,17位青年演員平均年齡不到35歲,帶來《四郎探母·坐宮》《牡丹亭·拾畫叫畫》《珍珠塔·驚塔》《打金磚·太廟》《竇娥冤·法場》《挑滑車》《呂布試馬》等17個代表性經典傳統劇目,充分展現了京劇、昆劇、越劇、豫劇、河北梆子、揚劇、贛劇、曲劇、粵劇和小劇種台州亂彈、吉劇等11個劇種各自獨特的藝術魅力。青年戲曲人在舞臺上唱、念、做、打,于手、眼、身、法、步點滴間將自己所繼承的中國戲曲劇種魅力、行當魅力、唱腔魅力、身段表演魅力傳遞給每一位觀眾,當三連摔叉、跪步、雲裏飄得到觀眾回應的時候,對“十年功”托舉起“一分鐘”的堅執和情感認同交融在舞臺上下,藝術傳承的活力源泉在人,既在於創作者、表演者、評論者,更在於人民群眾。

弦樂專場的13位青年演奏家與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聯袂在中央歌劇院劇場詮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民族樂派、現代主義風格的經典曲目和優秀中國作品,展現精湛技藝,折射出新時代中國音樂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展演曲目具有頂尖難度,技巧艱深,協奏曲的體裁更為每位演奏家提供了發揮才藝的巨大空間。有評論家指出:難能可貴的是,演奏家們技術上雖臻于爐火純青,卻並未過多著力於炫技,而是將高超演奏技藝融入對音樂藝術形象的表現之中,追求對作品藝術氣質與藝術精神的深入挖掘,彰顯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氣派與格局。從演奏者簡歷上看,雖然其中不少演奏家擁有海外深造經歷,但他們基礎訓練都是在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國內藝術院校進行的,國內的學習經歷為他們的從藝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少演奏家較早地就在中國音樂金鐘獎、文華獎、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等國內外重大藝術活動中嶄露頭角、獲得佳績,這充分表明,我國音樂表演人才的自主培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藝術作品加強主題創作、講好中國故事,追求敘事表達絕非唯一路徑。雜技·魔術專場平均年齡24歲的22名青年演員奉獻的《淩雲——倒立技巧》《俏花旦·集體空竹》《龍躍神州——中幡》等12個節目表明:以精湛技藝不斷突破極限達到本體創新、與其他藝術融合發展出新的形態是藝術創新的兩條有效路徑。有評論家認為:一段時期以來,古老雜技藝術的創新,有意識地朝敘事方向發展,希望彌補雜技拙于敘事抒情的短板。然而,對於一個雜技節目,短短幾分鐘,既要展示人類極限技藝,還要講清楚一個完整故事,容易顧此失彼,雜技節目的藝術生長點和創新點應聚焦于本體技巧的創新迭代。此次雜技展演的主題創作節目,如《揚帆追夢·浪船》《逐夢空天——男女集體爬桿》,都在尋求雜技語言與時代精神的契合。

“藝苑擷英”堅持守正創新,為執著追求藝術理想、勇於擔負文化使命的青年人才服務,搭建高規格、專業化交流展示平臺,推動人才培養、選拔機制與時俱進,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著文藝新境界。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