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強化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一環

2023-12-24 23:0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李全 南開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日前公佈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將於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其實施對中國金融改革與創新發展意義重大。

今年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六次全國性的金融工作會議,更是首次中央主導召開並強化金融發展與監管的全局性會議。

目前,全國共有185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截至2022年底,我國非銀行支付機構發生網路支付業務金額為337.87萬億元,支付業務筆數1024.18萬億筆,日均備付金額逾2萬億元,交易主體為10億個人與數千萬商戶。從數據來看,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發展總體上符合中央對金融發展的核心要求,即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其發展模式與創新趨勢給千家萬戶帶來巨大的福利,給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同時,也有部分非銀行支付機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業務異化、資金挪用、數據洩露等風險,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支付平臺從事非法集資、電信網路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如果置之不理,相關業務快速膨脹將會對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甚至造成人民財産損失,影響社會穩定。

為此,《條例》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保障用戶資金安全和資訊安全,不得將相關核心業務和技術服務委託第三方處理,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支付賬戶安全,防範支付賬戶被用於非法集資、電信網路詐騙、洗錢、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非銀行支付機構在有序監管下的健康發展,不僅可以促進行業的規範發展和良性競爭,也有助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貢獻。

《條例》明確,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以提供小額、便民支付服務為宗旨,未經批准,不得從事依法需經批准的其他業務,不得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清算業務。《條例》根據中國金融改革與創新發展的要求,全面加強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監督管理,這既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一環,也是我國金融法治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條例》的出臺,也將倒逼非銀行支付機構進一步完善與其業務資質、市場影響相匹配的內部治理能力和風險防範水準,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守住支付産業風險底線,為經營主體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將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盧小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