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毛澤東對現代化價值的三維闡釋

2023-12-12 17:16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毛澤東同志作為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便開始對中國現代化進行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中國現代化道路,為實現現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物質基礎提供了理論準備和寶貴經驗。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時,追溯毛澤東同志對現代化價值的三維闡釋,有助於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由來、內涵與價值。

現代化對中華民族的價值

中國共産黨是在中華民族歷史積澱、文明積累基礎上誕生的,擔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基於中國積貧積弱、飽受西方國家欺淩的歷史現實,毛澤東同志將實現現代化視為中華民族贏得獨立、走向振興的根本路徑。

現代化是實現民族獨立的物質基礎。物質資料生産是實現社會進步、人的解放的基礎條件,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發展是落後民族擺脫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況的決定性條件。毛澤東同志認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外敵侵略的重要原因是缺乏現代化的工業,要贏得民族獨立、邁向民族振興,就必須實現現代化,而發展現代化工業經濟,能夠改變社會生産力落後狀況,推動中國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型。因此,毛澤東同志將中國革命劃分為兩個階段,提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要繼續通過現代化將我國建設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民族獨立提供經濟保障,“中國民族和人民要徹底解放,必須實現國家工業化,而我們已作(做)了的工作,還只是向這個方向剛才開步走”。

現代化是民族團結的經濟支撐。我國少數民族歷史上長期處於社會發展水準低下的狀況,與漢族的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存在較大差距,如果不改善這種狀況,就無法滿足其對發展前途的期待,影響民族關係、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在《論十大關係》中,毛澤東同志專門論述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將社會主義建設與民族團結聯繫起來:“必須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鞏固各民族的團結,來共同努力於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現代化使少數民族生産發展、生活改善,是構築和諧民族關係的必要條件。

現代化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由之路。各民族共同繁榮包括各民族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繁榮,與現代化的領域相對應,是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實現和發展。毛澤東同志認為,漢族“幫助各少數民族,讓各少數民族得到發展和進步,是整個國家的利益”。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必須在開展現代化建設時團結少數民族群眾,帶動和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共同繁榮,通過現代化實現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和團結。

現代化對新中國的價值

一般而言,現代化主要是指國家現代化。這是國家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也是國家發展進步的內在要求。國家現代化既有利於鞏固新生政權、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於提升國際地位。

現代化有利於鞏固新生政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是鞏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成果的必然要求。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理性分析了“進京趕考”所面臨的基本情況,指出革命勝利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著手恢復和發展城市中的生産與建設,否則無法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如果我們在生産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地學會生産工作,不能使生産事業盡可能迅速地恢復和發展……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在毛澤東同志看來,中國共産黨奪取全國勝利僅僅走完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需花費長時間、大力氣鞏固這個勝利,必須掌握社會主義建設的本領,以現代化建設的成果鞏固新生的政權。

現代化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各項事業百廢待興,要求從各項事業的恢復重建開始,全面增強綜合國力。1954年,毛澤東同志認為我們現在工業、農業、文化和軍事還都不行,容易受帝國主義的欺負。四個現代化正式確定為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1964年12月21日,根據毛澤東同志的提議,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認為我們今後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準”。這是中國共産黨人對現代化規律認知的深化,體現了通過現代化增強綜合國力的發展思路,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具體建設方向更加清晰。

現代化有利於改善人民生活。為人民爭取幸福、實現人民利益,是中國共産黨的奮鬥目標和發展追求。毛澤東同志認為,維護人民利益要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人民群眾富裕起來,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的發展效率與發展成果。他強調,要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推動現代化建設,並以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績改善人民物質生活,調動人民參與現代化的積極性、主動性。毛澤東同志認為只有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人民民主制度的先進性與優越性才會更加凸顯出來。

現代化有利於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現代化建設使國家競爭力不斷增強,能夠提升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甚至改變原有的國際格局。毛澤東同志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中國的窮國地位和在國際上無權的地位也會起變化,窮國將變為富國,無權將變為有權——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在這裡,決定的條件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團結一致的奮鬥”,明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提升國際地位、改變國際秩序的重要意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有利於顯著提升我國綜合實力,是發揮社會主義大國作用的重要支撐。

現代化對中國共産黨的價值

推動國家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現代化的過程是中國共産黨執政地位不斷鞏固、執政能力得到彰顯、政黨形象成功塑造的過程。

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中國共産黨的全國執政地位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與新中國政權的成立得以正式確立,現代化為進一步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實現黨領導一切提供重要支撐。毛澤東同志認為,現代化和中國共産黨相伴相生,只有中國共産黨能夠領導中國現代化事業,而只有歷經對中國現代化問題的探索,並經受這一過程中的各種考驗,中國共産黨自身的執政地位才能不斷鞏固。“老百姓擁護共産黨,是因為我們代表了民族與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經濟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建立新式工業,如果我們不能發展生産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擁護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進人民福祉,能夠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現代化事業的發展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新要求,只有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執政本領,才能解決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要求黨從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就要將生産事業放在首位,必須努力學習管理城市,學習各項生産工作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方面,毛澤東同志強調,我們黨面對新任務僅僅有打仗、土改的本領是不夠的,要學習科學技術等新本領,懂得業務才能更好執掌政權,否則不可能領導好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促使中國共産黨不斷學習先進思想、技術和領導方法,逐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準。

塑造良好政黨形象。政黨通過政治實踐踐行理念與宗旨、展示自身性質,塑造外在於政黨本質的政黨形象。毛澤東同志在1951年起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要點》中對中國共産黨的形象特徵進行了概括:“我們的黨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這一政黨形像是黨通過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推進國家現代化而逐步樹立起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奮力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深刻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為塑造革命政黨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證明中國共産黨“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體黨員幹部鑽研社會主義工業化、現代化等新問題新工作,不斷提高自身領導水準,不能浮于表面,而要適應新情況並成為內行,證明中國共産黨能夠鑽透發展問題,進而塑造建設興國的政黨形象。

毛澤東同志對於現代化價值的思考,展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過程、重要意義,為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重大關係提供了重要借鑒。我們要發揮黨的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通過中國式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走獨立自主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努力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建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引。

(作者分別係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