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智 | 中歐加強合作符合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期待
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會見來華參會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李強總理同歐盟兩位主席共同主持會晤。
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25週年,本次會晤是雙方領導人時隔3年疫情後再次舉行線下會晤。會晤期間,雙方領導人就事關中歐關係的戰略性問題,以及中歐各領域對話合作、雙方重點關切、全球治理、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等深入坦誠交換看法,一系列問題達成重要共識。
此次會晤有怎樣的重大意義?又會對世界政治與經濟形勢産生怎樣的影響?就此,中國網《見智》欄目記者專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董一凡。
12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舉行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採訪/ 中國網 李智】
《見智》:在當前動蕩加劇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舉行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董一凡:在百年變局背景下,中歐作為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援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對於全球和平與發展負有重大責任,穩定和發展中歐關係的意義不言而喻。
中歐之間開展全方面、多領域合作,符合世界的期待、也符合雙方人民的期待。毫無疑問,中歐合作有望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發展推動力。此次高層交往更將為中歐關係穩定發展帶來更多期待,同時將給雙方在不同領域的合作注入更多的政治動力,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政治引領。
《見智》:中歐領導人會晤是中歐雙方最高級別的政治對話機制,您對本次會晤有何特別觀察?
董一凡:本次會晤是時隔三年來首次進行線下的領導人會晤,雙方會晤的氣氛、成效和環境都得以大大增強,也讓歐盟領導人在疫情後對中國形象、中國發展現狀能夠形成更為直觀的感受,這將對雙邊關係穩步向前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中歐關係處於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領導人會晤能夠總結中歐關係成功經驗,凝聚更多共識,推動雙邊關係在求同存異中繼續前行。
《見智》:據歐盟數據,2022年,中歐貿易總額增長23%,達8563億歐元,中國是歐盟最大的進口來源地(自中國進口額佔歐盟進口總額的20.8%)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對中國出口額佔歐盟出口總額的9.0%)。您認為經貿合作在中歐關係發展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董一凡:中歐經貿互補性強,雙方的經貿往來中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是拉緊中歐利益共同體的紐帶。中國對歐出口將幫助歐盟強化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控制歐盟的通脹水準,同時中國的巨大市場也給歐盟各類企業、産品和服務提供更多機遇。而歐盟對華貿易、企業投資能夠組成中國發展的重要參與者,也將在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持續開放的過程中彼此成就。
除經貿合作外,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構成了中歐之間關係的民間基礎,進一步鞏固了雙方友好、政治互信和文明交流,促進了雙方彼此互信的持續增進。
《見智》:中歐之間既有合作也存在分歧。面對未來的挑戰,中歐之間應當怎樣更好地管控分歧、推進務實合作?
董一凡:談到中歐之間的關係,我們要正視分歧,尤其要客觀理性地看待問題,分歧不能成為阻礙雙邊關係發展的理由,雙方要以建設性對話增進理解、妥善處理分歧。既不能因為制度不同就視彼此為對手,也不能因為出現競爭就減少合作,更不能因為存在分歧就進行對抗。
一方面,中歐之間應當不斷推進各層級交往,通過加強對話增進彼此了解,促進求同存異的政治基礎和雙邊互信。另一方面,要務實推進各方面合作,拒絕將務實合作政治化意識形態化,應當珍視中歐合作的歷史經驗和現實基礎。
《見智》:在您看來,中歐雙邊關係未來的走向會對全球政治與經濟關係産生怎樣的影響?
董一凡: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歐作為兩大力量加強相互合作,既是造福于雙方人民,為雙方的合作注入更多動力;也是在動蕩的世界中注入更多積極的、發展性的力量,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貢獻智慧。同時,中歐之間在氣候變化、地區熱點等問題上有著同樣的責任與擔當,也有維護彼此乃至全球利益的現實需要,中歐加強合作符合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期待,能夠有力推動解決全球性挑戰朝著更加積極向好的方向發展。
編審:蔣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