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中歐關係的積極面,常常被人有意低估了

2023-12-08 08:48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7日上午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舉行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官方通報顯示,雙方在一些根本性問題上都有共識。坦誠友好的會見氛圍和建設性的實際成果,與美西方輿論這兩天報道和評論的基調形成反差。

中歐關係的實際情況要比美西方輿論描繪得好,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説明中歐關係的消極面或者中歐之間的分歧被輿論放大了,而積極面與共識又被忽略或低估了。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有誤會和無知的因素,但也不排除裏面確實有一些人,故意把中歐關係説得很糟糕,他們很可能是見不得中歐關係好,因此也刻意放大中歐在許多問題上的分歧。

在與米歇爾和馮德萊恩的會談中,習主席強調雙方要樹立正確認知,增進理解互信,重信守義,一心一意發展關係,並提出了“三個不能”:不能因為制度不同就視彼此為對手,不能因為出現競爭就減少合作,不能因為存在分歧就進行對抗。這是中歐相互認知中最具根本性的問題,在當前形勢下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迫切性。中歐只要錨定這個燈塔的方向,就不會偏航。

米歇爾和馮德萊恩各自在社交媒體上對會見給予了一致的正面評價,認識到中歐關係的穩定與發展,關乎中歐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這也是中方一直強調的。當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同米歇爾和馮德萊恩共同主持中歐領導人會晤,雙方達成一系列共識。這些都再次説明,中歐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雙方完全可以通過做加法,來進一步拉緊利益共同體紐帶。

每次歐洲領導人訪華或參與中歐高層溝通,一些歐洲輿論和政治精英就會列出一個向中國施壓的議題清單。坦率地説,這種作派讓中國人很反感,歐洲人能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就不錯了,沒有權力也沒有資格對中國的事指手畫腳。這次米歇爾和馮德萊恩領到的清單中包括台灣問題、人權問題甚至還有南海問題,但這些在歐方的會前官方通報以及米歇爾、馮德萊恩的社交媒體上沒有被突出,甚至連提都沒有提。他們只是在會後的新聞稿中把這些問題放在最後十分簡要地提了幾句,更像是對歐洲輿論的一種例行交待。我們注意到這個細節,並將此理解為歐方意識到中國人真實情緒後而展現出的一種分寸感。

米歇爾和馮德萊恩在許多場合都特別強調了中歐貿易平衡的問題,看得出這是他們此行的重點。雖然中歐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分歧,但相對於台灣問題、南海問題等跟歐洲毫不相干的問題,以及其他那些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問題,貿易平衡問題顯得具體實在多了,雙方的確很有必要加強溝通,並尋找出更加互利互惠的解決辦法。

歐中貿易逆差近4000億歐元,確實很高,但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需對這個數字進行追根溯源。在華歐企超過1/3的出口返銷歐洲。表面上看中國擁有順差,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的利潤是由歐方享有的。另一方面,歐方搞對華“去風險”,在對華高技術産品出口方面施加越來越多的限制,這不可能不影響對華出口,加劇中歐貿易不平衡。

我們希望,歐方能更全面客觀地考慮問題,本著務實精神與中方相向而行;也十分歡迎歐洲企業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更好共用中國14億多人口的超大市場。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為推動貿易平衡一直做著各種努力。只要不將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它本質上就屬於技術性問題,完全是可以通過雙方的有效溝通和協調加以化解的。

在7日的會見中,習主席表示中國願將歐盟作為“經貿合作的關鍵夥伴、科技合作的優先夥伴、産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可信夥伴”。這“三大夥伴”定位既體現在中國對歐政策上,也充分反映出中國社會整體對歐態度。我們注意到,歐方7日多次強調重視同中國的關係,“願做中國可信可靠的夥伴”。我們也期待歐方將這些態度進一步落實到行動上,這對中歐和世界都意義非凡。


【責任編輯:高霈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