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個科學體系

2023-12-06 12:51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著眼回答時代之問、歷史之問、世界之問、中國之問、實踐之問、未來之問,提出許多具有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體系,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系統性,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領導文化建設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昇華,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是一個完整的、逐步展開的、開放式的科學體系。

從某種意義上看,習近平文化思想主要是論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戰略地位、使命任務、方針原則、政策措施、發展規律、工作要求等。有人擔心這樣看待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會降低其學術理論價值和科學性。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應該辯證地看問題。文章著作是否有學術理論價值和科學性,要看其內容實質,要看導向是否正確、內涵是否深刻,是否有“經世致用”價值。例如,毛澤東同志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反對黨八股》《改造我們的學習》等,習近平總書記的《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等,雖然都是宣傳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文章,但都具有豐厚的馬克思主義學術理論價值,都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引領性。由此可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不會因為其主要為“宣傳思想文化”而降低它的學術理論價值,更不能否定它是個科學體系。

所謂“科學體系”,可以指某種具體科學的體系,也可以指具有科學性的某種知識體系。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首先必須具有科學性,同時具有價值性、目標性、系統性,而構成其體系的各個要素相互聯繫、內在統一;凡是科學體系都是開放的、不斷豐富發展的。習近平文化思想所以堪稱為科學體系,恰恰因為它完全具備上述關於科學體系的規定。

習近平文化思想完全具備科學性

任何科學都必須以事實為依據,都是時代、實踐和形勢發展需要的産物,都是能夠順應時代、服務實踐、指導實踐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臨著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從國際上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儘管求和平、求發展、求合作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但是有關國家為了維護自己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極盡其拉幫結夥、圍堵打壓之能事,氣焰十分囂張。在經濟上,脫鉤斷鏈、揮舞制裁大棒;在外交上,對中國進行造謠誹謗、污衊抹黑、甩鍋栽贓,毫無道德底線。從國內來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近,我們的能力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大,但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和國家安全的任務仍然很艱巨,例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品質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確保糧食、能源、産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範金融風險還需解決許多重大問題;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一些黨員、幹部缺乏擔當精神,鬥爭本領不強、實幹精神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仍較突出;剷除腐敗滋生土壤任務依然艱巨。特別是,意識形態領域存在不少挑戰,網際網路上尤為凸顯,仍然存在有違我們黨主流意識形態的歪理邪説,危害安定團結的噪聲、雜音和扭曲“三觀”的文化垃圾。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中國的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也面臨嚴峻的風險挑戰。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需要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為了更好地統一思想、堅定自信、振作精神、凝心聚力,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必須做強堅定正確、科學有效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求同存異、協調各方、廣交國際朋友、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我國在大力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同樣必須做強堅定正確、科學有效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站穩中國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好中國文化,大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總之,新時代國際國內新形勢新任務,都在呼喚大力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習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應時而生、因勢而成,科學回答時代之問、歷史之問、世界之問、中國之問、實踐之問、未來之問。正是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我們在國際社會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使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性得到有力的證明。

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厚重的價值性

文化思想的價值是指文化功能,包括理論指導、輿論引導、文藝感染、情感熏陶、精神激勵、認知同化、價值引領、情懷培育等功能。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性,除具備上述種種功能外,還突出體現在其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的戰略價值。“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論述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對一個黨來説,沒有什麼比“黨的前途命運”更重要;對一個國家來説,沒有什麼比“國家長治久安”更重要;對一個民族來説,沒有什麼比“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更重要。所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結論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疊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可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要務,就是守好思想防線;理論工作、新聞輿論、文學藝術、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網際網路線上線下,都要堅持正確導向,把守好思想防線作為第一要務。

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清晰的目標性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目標性”主要是指“新的文化使命”,即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由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展而來,中華民族古代文明曆盡滄桑而薪火相傳,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特性。這一概括有利於了解中華文明的過去,有利於讀懂今日之中國,有利於國際上正確認識今日之中國。透過“連續性”,可以悟懂為什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文化主體性與旺盛生命力;透過“創新性”,可以悟懂為什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而中華民族具有不懼新挑戰、勇於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透過“統一性”,可以悟懂為什麼中華民族從根本上確定了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不斷強化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透過“包容性”,可以悟懂為什麼中華文化從根本上決定了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並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透過“和平性”,可以悟懂為什麼中國從根本上決定了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於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分析概括,錨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的五個目標維度,昇華了中華文明的價值定位。同時,在這個目標取向中,還應看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中國式現代化互為表裏;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並融入“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佈局,呈現出人類文明新形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所指出的:“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完整的系統性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統性,主要體現在其整體性系統佈局上。任何有效的科學系統都必須具備整體性、層次性、目標性、原則性、協同性、開放性。習近平文化思想完全具備系統性。第一層次,是系統的頂層設計,主要由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戰略定位、理論創新、理論武裝、核心價值觀、意識形態等5個子系統構成。這5個子系統對其他層級子系統具有指導性、輻射性、貫穿性、融入性、滲透性的作用,因此地位最高、作用最大、影響最廣。第二層次,為系統運作提供“底氣”和“動力”,主要由“文化自信”和“思想解放”2個子系統構成。沒有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主體性意識,就挺不直脊梁,就無法完成各項文化使命。但是,“自信”並非夜郎自大,而要博採眾長,特別是要實現近代以來人類最偉大的思想成果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第二個結合”。這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必將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強大的新動力。第三層次,為系統運作提供“目標原則”,由新使命、新原則和新思路等3個與“目標”相關的子系統構成。“新使命”是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原則”是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新思路”是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明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第四層次,是為系統提供能夠實踐、展示、外溢、發揮指導功能的子系統群,主要包括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哲學社會科學、新聞輿論、文學藝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國際傳播、文明互鑒、文化事業産業、網路文化建設等相關的10個子系統。上述習近平文化思想系統的4個層次、20個子系統相互聯繫、內在統一,統一于習近平文化思想,統一于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並將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而成為逐漸展開的、開放式的、越來越豐富的科學思想體系。

(作者係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