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賈衛列:人類正站在“氣候懸崖”邊緣

2023-12-01 10:29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迪拜如期開幕,COP28將全面盤點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的進展,規劃行動方向,切實減少排放,保護生命與生計。迪拜大會的成果和未來的行動能否使人類遠離“氣候懸崖”的邊緣,世界拭目以待。

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地球表層有適合人體的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産生毀滅性後果。依靠科學技術,人類或許有可能像電影《流浪地球》所描述的那樣生活在地下,但且不説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能否讓全球近百億人口在地底安然存活,就是把文明世界移入地底也將對現有文明的發展産生嚴重桎梏。

在人類生態系統從要素不安全向功能不安全的演化進程中,既有地球表層演化的自然因素,也有人類經濟活動導致的非自然因素。20世紀末以來人類活動的影響超過自然界演化的影響,全球變暖將導致“全球沸騰時代到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氣候變化2023》中指出,人為因素導致的全球氣候變化改變了世界的陸地、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最新發佈的《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當前各國在《巴黎協定》下所作的承諾讓全世界走上在本世紀內較工業化前水準升溫2.5到2.9攝氏度的軌道。2021—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創下57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新高。《2023年適應差距報告》指出,1/6的國家仍然沒有國家適應規劃文本,發展中國家在實施適應行動方面的進展停滯不前、適應資金需求高出原估計範圍的50%以上,國家適應計劃和國家自主貢獻越來越多地受到損失和損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各國的氣候行動計劃仍不足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無法實現《巴黎協定》中的最高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出的“南極洲這一‘沉睡巨人’正在熱醒”“人類已經打開通往地獄的大門”等警告,正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而他將人類“從氣候懸崖邊緣拉回來”的想法,目前看來離實現尚有不小的距離。

按照COP28主席的説法,在未來不到7年的時間裏,全球每年碳減排必須達到7%。聯合國期望各國加大行動力度,實施更嚴格的減排措施和可持續發展方案。氣候行動是全球的大事,單靠一個國家不能實現。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大障礙,是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不合理。

國家治理和區域集團發展的“各自為政”在相當程度上使得世界的局部利益被置於全球利益之上、個別集團眼前利益被置於人類的長遠利益之上。在氣候治理中,老牌發達國家憑藉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的工業化先手,成為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的贏家。一些新晉發達國家借助全球産業轉移的契機,以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實現經濟起飛,這些國家理所當然地應該為全球減排承擔歷史和當前的責任。中國堅持綠色低碳迴圈發展之路,2021年的碳排放僅為20世紀90年代的1/12,每人平均累計碳排放遠不及世界平均水準。芬蘭的一項行業和學界調查表明,70%的專家認為中國可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在當前氣候行動中,無論是用減排的手段實現“我可以發展,你不能發展”,還是以過去巨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紅利否定今天應該履行的在全球減排中必須承擔的義務,本質上都是生態/環保殖民主義的典型表現,這是可持續發展目標深陷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發達國家而言,要切實履行承諾,在認真對待自身減排問題的同時,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適應資金以及損失和損害賠償,承諾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氣候援助應該儘早完全兌現;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框架內,實現政治生態轉型的同時,尋求有效路徑,合理利用現代技術嚴格落實國家自主貢獻,制定應對氣候挑戰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詳細計劃並切實行動;從聯合國層面來説,必須改革治理模式,為確保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實現,合理確定發達國家向低排放國家支付的補償金,並監督實施。

想實現古特雷斯提出的“在達到致命臨界點之前打破全球變暖的致命迴圈”,必須是“全球行動、大國擔當、小國參與、人人有責”。全球立即採取更強有力的行動,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2010年減少45%,到2050年實現全球凈零排放,實現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公正和公平的能源轉型”,增加對氣候適應和氣候韌性的投資。(作者是湖州師範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教授、布達佩斯長期可持續發展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高霈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