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李崢:人工智慧的競爭將圍繞三個層面展開

2023-12-01 10:28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2年11月30日,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ChatGPT首次發佈。該應用在短短1年內風靡全球,掀起一場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技術浪潮。該應用的橫空出世讓國際社會意識到人工智慧革命並不遙遠。一年來,以生成式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持續演化,快速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也由此引發新一輪全球範圍內的人工智慧大討論。這場討論迄今仍在進行之中,尚未形成主流性、結論性的意見。討論主要圍繞事關人類社會未來的三個重要問題。

一是人類文明與人工智慧的關係。生成式人工智慧可通過非專業化的指令直接創建新的內容和想法,這比以往的人工智慧更像人類。這一特性引起人工智慧是否會挑戰人類意識地位的擔憂。一方認為,生成式人工智慧所生成的內容仍然基於人類知識及人類創造的演算法,其智慧程度無法突破“圖靈測試”,仍將主要服務於人類社會。另一方認為,即便人工智慧無法達到“強人工智慧”程度,也可通過模倣人類的方式破壞社會秩序,干擾人類文明的發展。IMF副總裁戈皮納特稱,新一代人工智慧可能瓦解社會共識和人類的共同情感。

二是人工智慧能否被管理,如何管理。生成式人工智慧具有更強的去中心化特徵。過去一年,“大模型”在多個國家涌現。雖然中國、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均採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危險性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仍時有出現,成為各類網路犯罪的新工具。這一現實不禁讓科學界産生疑問,即人工智慧能否像以往的技術一樣得到妥善管控和治理。一些科學家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有更強的適應性,約束其發展應用“只是神話”。全球多名人工智慧頂尖科學家多次發表公開聲明,要求暫停“更先進人工智慧的訓練”,以便人類社會全面評估其風險。

三是人工智慧對提高人類福祉究竟有利還是有害。2023年夏天,描寫核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的傳記片上映。該片導演諾蘭在接受採訪時稱,當前的人工智慧與核武器有相似之處,研發人員的技術狂熱將會伴隨對負面風險的反思。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馬丁稱,理想情況下,人工智慧將幫助人類治療癌症和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加強清潔能源生産,提高作物産量。但她也表示,“一個反烏托邦的未來也有可能出現”:人工智慧摧毀就業機會,並讓虛假資訊不加控制地傳播,或者只有富裕國家才能從這項技術中獲益。

上述討論表明國際社會對於人工智慧的“蜜月期”似乎已經結束,該技術的競爭時代已經開啟。未來的競爭將主要發生在三個層面:

其一是國家間的競爭。11月29日,美國幾名眾議員提出一項關於人工智慧的立法倡議,要求全面監管美國企業對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這凸顯出美國一些政治精英對中美人工智慧競爭的立場。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國家把人工智慧視為一項戰略性技術,不會讓渡其發展資源。

其二是國家內部的競爭。這場競爭將主要發生在企業之間及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人工智慧帶來的就業替代和人力資本貶值正在成為現實,將加劇一些國家業已存在的社會矛盾。在近期轟動全美的汽車工人大罷工中,減緩人工智慧生産帶來的就業替代即成為工會的重要訴求之一。從上世紀早期的“裝配線”革命看,這種競爭失控可能造成企業倒閉和失業潮。

其三是人工智慧演算法與人類思維的競爭。經過海量資訊預訓練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提供結構化資訊、提供解決方案、發現關聯等邏輯思考中具有巨大優勢。但同時,此類技術的産生內容缺乏情感共鳴,風格千篇一律,尚無法替代人類的直覺、創意和潛意識涌現。然而,人工智慧可以用快速的反應和模擬倣真掩飾其在思維能力上的不足,從而欺騙人類的認知和情感。這場思維較量將主要發生在倣真人類思維與真實人類思維之間。

上述三個層面的競爭將讓國家政府的角色顯得愈發重要。正如已故美國思想家基辛格所説,一個有效的協調機制是確保人工智慧更多有利於人類社會的基礎。上述競爭産生的問題難以通過人工智慧業內自行消化解決,它們需要更加有力的公共部門介入來擔任“看門人”。在此背景下,中美兩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關鍵。(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助理)


【責任編輯:高霈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