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

2023-11-29 09:5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作者:王 穎(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學校德育研究院研究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新征程上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正確處理的五個重大關係,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第一個就是正確處理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高水準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系統觀念、加強統籌兼顧、抓住主要矛盾、抓好貫徹落實,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

貴州省黔西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持續修復河湖水生態,為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提供良好水環境。周訓超攝/光明圖片

1.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現代化發展之路

走向現代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大勢,也是各個國家和民族孜孜以求的發展目標。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實現現代化必然面臨的問題。從西方國家現代化的歷程來看,現代化與工業文明相伴而生,在實現生産力快速發展的同時付出了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在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中,自然界是被征服的對象。資本家為了降低生産成本以獲取更多利潤,破壞自然環境、掠奪自然資源,將污染産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人與自然的關係趨於緊張、矛盾不斷激化,各類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中國共産黨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科學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其生態觀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逐步深入而日益成熟,如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發出“綠化祖國”的號召,1978年將“國家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載入憲法,1983年將環境保護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命題……不斷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明新路。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系統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站在人類命運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刻反思西方現代化模式,提出我們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致力於實現生態化和現代化共融共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徵,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這表明,我們所要努力實現的現代化,是旨在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蘊含著生態文明內涵的現代化。中國共産黨堅持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觀,超越了西方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觀,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在生態領域的具象化表達和生動體現,深刻把握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唯一性和承載能力的有限性、人類社會對生態環境的依賴性以及不合理人類行為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嚴重性之間的辯證法,從生態文明的維度有力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把“美麗中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把“綠色”納入新發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納入三大攻堅戰,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謀篇佈局更加完善、更加系統、更加成熟。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是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這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保障。

2.把握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辯證統一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準保護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只有依靠高水準保護才能實現。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我們都要把握好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辯證統一關係。”這些重要論述,指明瞭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對立,而是能夠和諧共存、並行不悖。

準確理解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辯證統一關係,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正確分析矛盾,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硬道理。但發展必須以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為剛性約束條件,自然本身也有一定的生態承載力和生態容量問題,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高品質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實現高水準保護更需要高品質發展的堅強後盾。

堅持系統觀念是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問題的重要抓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和行動指南。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建設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生態環境品質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生態環境品質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同推動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相比,存在的差距還比較大。必須把系統觀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全過程,正確處理發展和保護、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等一系列關係,深入推進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

3.以綠色發展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共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生態環境問題本質上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經濟結構和消費模式問題。正確處理好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關係,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發展的錯誤做法,根本在於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加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國在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的同時,持續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面向未來,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工業、農業、服務業全鏈條各環節,積極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生産體系,著力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和制度安排,以節能、減排、增效為目標,全面提升傳統産業綠色化水準,實現生態價值的良性轉化,賦能高品質發展。

堅定綠色發展定力。綠色轉型是對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方式,是從源頭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之策和治本之舉。要堅定綠色發展定力,形成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政策體系、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和市場體系,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用”的良好治理體系和治理格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綠色轉型之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化、低碳化,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高品質發展中實現高水準保護,在高水準保護中促進高品質發展。

倡導綠色消費方式。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共贏的重要推動力是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方式。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助推器。要進一步引導社會認同綠色消費,不斷完善綠色産品認證採信推廣機制,把綠色理念融入消費領域和鏈條體系,使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産品成為市場主流;引導促進綠色産品消費,擴大綠色消費群體,充分釋放綠色消費潛力和規模優勢,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創造條件;不斷把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轉化為優質生態産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增進民生福祉。

開展綠色國際合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佈了中國支援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其中第四項是“促進綠色發展”:“中方將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加大對‘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支援,繼續舉辦‘一帶一路’綠色創新大會,建設光伏産業對話交流機制和綠色低碳專家網路。”面向未來,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的全球性統籌、多主體參與、跨區域協調,以建設美麗中國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破解經濟發展中的生態環境難題、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提供有益理論借鑒和經驗示範。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9日 06版)

【責任編輯:高霈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