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見智丨如何理解本輪巴以衝突的中方立場?

2023-11-23 16:5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中國在多場外事活動中密集闡釋本輪巴以衝突的中方立場。21日,習近平主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巴以問題特別視頻峰會併發表重要講話。20日,中法元首通話就巴以問題交換意見。同日,國家副主席韓正集體會見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外長聯合代表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外長聯合代表團會談。期間,"人道主義"“停火止戰”“兩國方案”等成為本輪巴以衝突中方立場的高頻詞彙。

如何理解本輪巴以衝突以來的中國立場?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被長期漠視的原因何在?中國網《見智》專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東問題專家吳詩堯,為觀察者更全面了解本輪巴以衝突的各方博弈提供專業視角。

以色列沿加沙地帶修建的隔離墻 / 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採訪/中國網 蔣新宇】

《見智》:習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巴以問題特別視頻峰會時,兩次提到巴以問題中金磚國家的重要性,他強調,當前形勢下,金磚國家就巴以問題發出正義之聲、和平之聲,非常及時、非常必要。他指出,我們就巴以問題協調立場、採取行動,為擴員後的“大金磚合作”開了個好頭。

您認為擴員後的“大金磚合作”對巴以問題的影響如何?

吳詩堯:近年來,隨著中東國家積極“向東看”,中國、俄羅斯、印度等金磚成員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顯著提升,金磚合作機制也正在對中東事務和熱點議題形成愈發重要的積極影響。擴員後的“大金磚合作”吸納了埃及、伊朗、沙特、阿聯酋4個重要的中東國家,因此,可以期待金磚國家在巴以問題上發揮更關鍵的積極作用。

峰會的召開也充分表明,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金磚合作機制有助於各成員國就巴以問題協調立場、採取行動,共同發出和平與正義之聲,為促進巴以衝突平息、推動巴勒斯坦問題公正解決貢獻“金磚力量”。

《見智》: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支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就巴以衝突通過的決議。該決議通過當天,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表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1967年邊界”和今天的實際情況有何不同?

吳詩堯:今天的實際情況與“1967年邊界”之間存在明顯差異。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即“六日戰爭”)後,以色列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地區、整個耶路撒冷及加沙地帶共6.5萬餘平方公里土地。

而這裡我們所提到的、同時也是國際普遍倡導的“1967年邊界”,指的是這次戰爭之前的以色列領土範圍。雖然部分阿拉伯國家此後經由第四次中東戰爭收回了部分領土,但實際上以色列目前依然佔領相當一部分上述土地。並且,以色列近年通過大力推進猶太人定居點建設,實際控制的土地面積仍未停止增長。

《見智》:習近平主席指出,巴以局勢發展到今天,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國權、生存權、回歸權長期遭到漠視。

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權利長期遭到漠視的原因是什麼?

吳詩堯:結合歷史和現實來看,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權利長期遭到漠視,源於多重因素的交織作用。其中,有三重原因不容忽視:

一是,西方大國中東政策深埋禍根。中東地區因自身突出的資源稟賦和戰略價值,長期為全球大國所關注,而作為中東問題的核心,巴勒斯坦問題的産生和發展更是富含“大國因素”。特別是以曾經主導中東的英國和二戰之後長期深耕中東的美國為代表,兩者出於現實利益計算和地緣政治考慮等動機,偏袒以色列。而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和福祉則成了犧牲品。

二是,以色列社會右傾加劇。主導以色列政壇的右翼勢力,一步步將強硬的巴勒斯坦政策付諸實踐,特別是近年來,先後實施新頒基本法、擴展定居點、收緊管控等一系列強硬舉措,致使巴勒斯坦民眾處境更為艱難。

三是,“巴弱以強”實力懸殊放大了巴勒斯坦問題。隨著巴以雙方實力對比愈發懸殊,巴勒斯坦內部也遭遇法塔赫、哈馬斯衝突和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的雙重難題,巴以雙方博弈的主動權大幅向以色列傾斜。在此背景下,巴勒斯坦民眾的基本權利更難獲得保障,因此長期遭到漠視。

《見智》:中法元首在通話時都認為,當務之急是避免巴以局勢進一步惡化,尤其是不能出現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兩國方案”是解決巴以衝突迴圈往復的根本出路。

為什麼説“兩國方案”是解決巴以衝突迴圈往復的根本出路?

吳詩堯:巴以衝突迴圈往復,每次都有紛繁複雜的現實誘因,但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國權、生存權、回歸權長期遭到漠視。對此,只有恢復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權利、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即落實“兩國方案”,才能徹底消除衝突,使巴勒斯坦問題真正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見智》:您如何理解歐洲對本輪巴以衝突的態度?

吳詩堯:總體來看,歐洲的態度富含張力。

政府層面,衝突爆發之初,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領導人便與美國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強調將給予以色列“堅定和一致的支援”。英國甚至向東地中海派出軍事力量,充分展現姿態。但隨著衝突持續,特別是造成加沙人道主義災難後,法國、德國等國都不同程度地對以色列的所作所為提出了異議,甚至批評。這一度引發了西方對這些歐洲國家立場不明確、態度不堅定的質疑。

民間層面,衝突以來,倫敦、巴黎、柏林、米蘭、巴塞羅那等歐洲城市都舉行了關於支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呼籲加沙停火的集會、遊行活動,聲勢浩大,屢見不鮮。而這些活動中,參與者們對於相關事態的看法無不呈現高度分裂、尖銳對立,甚至發生了對峙、衝突。

歐洲態度富含張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隨著衝突持續,“堅定支援以色列”的西方政治共識與衝突導致人道主義災難的嚴峻現實之間,矛盾張力愈發凸顯,使歐洲面臨更複雜的現實政治考量;二是再次折射出歐洲社會當前所面臨的政治撕裂、族群矛盾等複雜問題。

《見智》: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外長聯合代表團會談。

代表團選擇中國作為國際斡旋的第一站,體現了什麼?

吳詩堯:阿拉伯-伊斯蘭峰會剛落下帷幕,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外長聯合代表團便開啟國際斡旋之旅,首先體現了相關各國將峰會共識和表態付諸實踐的決心。

而把中國作為國際斡旋第一站,不僅因為中國是本月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並推動聯合國安理會于15日通過自本輪衝突爆發以來的首份決議。更因為中國的中東外交理念和實踐及其重要積極作用,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對此有目共睹,受到這些國家的重視和歡迎。因此,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相信並期待,在推動本輪衝突緩和的過程中,中國能夠繼續發揮重要積極作用。

《見智》:王毅指出,中方將繼續堅定站在廣大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一邊,站在國際公平正義一邊,繼續為推動實現巴以和平及中東地區和平穩定作出積極努力。

您如何理解這一表述?

吳詩堯:綜合考慮整體語境,這是在面對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官員時的表述,中國稱站在廣大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一邊是為了推動實現巴以和平及中東地區和平穩定。

對於巴勒斯坦問題,中國的立場一貫是客觀公正、沒有任何私利。中國一直強調的落實“兩國方案”,也是被聯合國一再確認的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中國是站在和平的一邊,公道的一邊,國際法的一邊,站在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一邊,站在人類良知一邊。

《見智》:有觀點認為,巴以衝突實際是“阿以衝突”,是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衝突,巴勒斯坦是阿以衝突的犧牲品,對此您怎麼看?

吳詩堯:從權力政治的角度看,巴勒斯坦問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逐漸被邊緣化。但從國際關係學理和基本事實看,這一觀點的前提就存在硬傷。因為巴以衝突的重要本質,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圍繞“領土”“主權”等主權國家基本要素的結構性衝突,這意味著,巴以衝突無論如何也無法和阿以衝突畫上等號。

《見智》:據以色列《國土報》消息,以色列內閣當地時間11月22日淩晨投票同意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達成臨時停火協議。

您對此如何評價?

吳詩堯:臨時停火協議的達成是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社會停火止暴共同願景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于衝突雙方而言,臨時停火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特別是地面進攻的終點和目標是什麼,相關可能的選項都有待仔細厘清和思考。因此,臨時停火符合其“深入考慮全局”的訴求。對哈馬斯,在加沙北部連續承受高強度打擊和巨大傷亡後,臨時停火給了哈馬斯和加沙民眾尤為重要的喘息窗口,對緩解加沙人道主義危機非常重要。

但考慮到以色列的所謂絕對安全訴求和情感已被觸發,加之極右翼政府的政策邏輯,衝突再度爆發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編審:張艷玲 蔡曉娟


【責任編輯:蔣新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