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傳習錄】習近平的人民情懷彰顯大國外交溫度

2023-11-23 08:3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徐成芳 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劉娜 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內蒙古黨校政治學教研部副教授

“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來共同完成。”習近平主席日前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引發美國各界及多國人士廣泛關注和強烈共鳴,為“共同續寫新時代兩國人民友好的故事”注入強勁動力,對增進中美人民友誼、推動中美兩國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次重要講話,60多次提及“人民”,深刻詮釋了馬克思主義人民理論、群眾史觀的時代要求,集中體現了習近平一以貫之、始終如一的鮮明人民立場。

人民情懷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厚重底色。從黃土地中一路走來的人民領袖習近平,他那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不僅是對人民的深情告白,也彰顯其深厚的人民情懷。2015年在西雅圖,面對美國各界友好人士,習近平講述起自己青年時代插隊陜北農村梁家河的歲月,講述了自己與梁家河人民的真實故事。時隔8年,在舊金山的演講中,習近平再次提到了自己與梁家河人民的故事:“我不到16歲就在陜北的一個小村子裏同農民住在一起、幹在一起,知道人民愁什麼、盼什麼。從那時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在人民中間讓我覺得踏實,同人民在一起讓我有力量。”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團結帶領人民推動新時代的偉大變革,贏得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最大支援。

習近平的人民情懷牢牢建立在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之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變革和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核心要義。這樣的思想意蘊高度契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惜民重民的人文傳統和愛民憂民的價值追求,體現了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的初心和擔當。習近平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舊金山的演講中,習近平重申:“中國共産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就是必須守住的人民的心。”

今天的中國共産黨人正在帶領全國人民走適合自己的正確發展道路,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堅定站穩人民立場,深懷偉大而深厚的人民情懷,中國共産黨就能夠不負人民、不負歷史,就能夠贏得民心、贏得時代,就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人民情懷是習近平處理國際關係的一貫堅守。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習近平常説,國與國友好的基礎是否紮實,關鍵在於人民友誼是否深厚。中美人民以心相交,留下彌足珍貴的友誼佳話。2015年在西雅圖,習近平伸出雙手,生動而形象地比出一個“人”字手勢説:“在漢字中,‘人’字就是一個相互支撐的形狀。中美友好,根基在民眾,希望在青年。”一個手勢雖簡單,卻打動人心、意韻深遠。

在舊金山的演講中,習近平強調,中美關係的根基是由人民澆築的、大門是由人民打開的、故事是由人民書寫的、未來是由人民創造的。人民構築起中美關係的橋梁。“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這句話不僅出現在習近平的演講中,更體現在其與美國人民的互動交流中。兩國人民不會忘記,多年來,他多次親自推動中美民間友好往來,強調中美雙方要珍惜民心民意,“好好打交道”,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匯聚起兩國人民的力量,賡續中美友誼,推進中美關係,努力為促進世界和平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關係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係。“國與國關係歸根結底需要人民支援,最終也服務於人民。”在國際關係中,習近平的人民情懷錶現為始終尊重各國人民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各國人民一律平等,始終對等考慮雙邊或多邊人民共同利益,始終堅持不分國家大小、強弱、貧富,絕不厚此薄彼、一律平等相待。這是中國外交人民性的充分展現,也符合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全人類共同價值觀。

這樣的人民情懷,不僅表現在與美國的交往互動中,事實上,在與各國交往中,中國都一以貫之。習近平經常巧妙妥帖地在重要外交活動中引用國內外諺語、俗語,親自講述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在密切交往中譜寫的友好故事和暖心佳話,喚起各國人民的美好記憶和共情共鳴;他高度重視並親自推動與各國人民的民間友好交流,拉近了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的心靈距離;他的“親民示範”和人民情懷,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外交的溫暖,也讓更多國家的人民了解中國、親近中國、喜愛中國。

人民情懷是習近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根本底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這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不僅在中國得到成功實踐,在全球也是相互貫通的。人類歷史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創造的。古往今來,無論制度如何差異、文明如何不同,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只有代表民意、尊重民心,才能民心所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面對“世界怎麼了,中國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站在全人類前途命運的高度,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像在國內,他多次強調“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一樣,在國際社會上,他也同樣指出,在人類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當今世界,“和平是我們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國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當今世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追求“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的宏圖大願和“胸懷天下”“兼濟天下”的人類情懷;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大精深,馬克思早在青年時代就立志要選擇“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併為“無産階級以及全人類的解放事業”終生奮鬥。中華傳統文化的“天下情懷”與馬克思主義的“人類情懷”有機融合,共同涵養了習近平的人民情懷和領導力。他在舊金山的演講中強調,“中國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願同各國一道,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民情懷靠擔當,“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大國要展現大國格局,大國要拿出大國擔當,大國要發揮大國作用。同樣,大國領袖要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切實擔負全球責任,充分展現國際擔當。十多年來,習近平始終把握全人類長遠、全局和正確方向,自覺擔負起大國大黨領袖的職責使命,身體力行、不斷用實際行動匯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不斷豐富完善。

編審:唐華 高霈寧 張艷玲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