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政策重要論述的價值邏輯

2023-11-15 16:26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形成了關於黨的政策的系統論述。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涉及黨的政策制定、執行、評價全過程,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貫穿其中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邏輯,彰顯了黨的政策的本質是黨性和人民性的價值統一。

“為了人民”是黨的政策制定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産黨政策制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政策制定突出人民主體地位,明確回答了黨的政策“為了誰”這一核心的政治立場問題,是中國共産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的本質體現。

維護人民利益,是黨的政策制定的邏輯起點和目標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將“利民”“惠民”作為黨的政策制定的起點,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號召全黨“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的利益,始終是黨接續奮鬥的政策起點。

體現人民意志,是黨的政策制定的核心議題。並非所有社會問題都能及時進入政策議程,社會問題進入政策議程的優先度最終取決於政策制定主體即執政黨的意志。中國共産黨是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是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黨的意志與人民的意志高度一致,因而,黨的政策必然是人民意志的集中反映,人民意志也必須是黨的政策議程中的核心議題。“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必須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保障人民權利,是黨的政策制定的關鍵程式。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在黨的政策制定中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一方面要充分尊重人民參與政策決策的權利,另一方面要廣泛凝聚人民智慧,有效實現民主決策。黨通過各種制度安排暢通黨的政策制定的人民參與渠道,既是充分尊重人民權利的體現,又是實現民主決策的必然要求。

“依靠人民”是黨的政策執行的價值選擇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根本力量。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依靠人民的重要性,他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産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依靠人民是黨的政策執行的重要歷史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援,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反之,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走向衰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探索和實踐土地政策、統一戰線方針政策等,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實踐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在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領導人民實行農村改革、創辦經濟特區等改革開放相關政策,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施一系列促進高品質發展政策,取得了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因為我們黨在政策執行中,始終相信和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磅薄偉力。歷史和實踐證明,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黨和人民一道奮鬥出來的。可以説,只要有人民參與和支援,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依靠人民是黨的政策執行的根本途徑和方法。黨的政策執行,需要依靠廣大人民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黨的政策執行,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黨的政策執行必須緊緊依靠群眾,密切聯繫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深紮根人民,最廣泛地動員人民,凝聚、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黨的政策執行,還必須善於向人民學習。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黨的政策執行還必須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援。只有獲得人民群眾對黨的政策的理解和支援,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將黨的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變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

“人民滿意”是黨的政策評價的價值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的精闢論斷深刻表明:黨的政策好不好、落實得怎麼樣,廣大人民群眾是最權威的評價者。人民群眾是黨的政策的評價主體,人民滿意是黨的政策的評價標準。

人民群眾是黨的政策的評價主體。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馬克思主義肯定實踐是人的認識的唯一源泉,也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黨的政策依靠人民群眾貫徹落實,人民群眾是黨的政策的實踐者,同時,黨的一切政策都是從維護好、實現好人民利益出發的,人民群眾又是黨的政策實施效果的直接感受者,因而人民對黨的政策評價最有發言權,是黨的政策最直接最權威的評價主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是要求黨的政策評價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自覺接受人民的評價和檢驗,把人民滿意放在黨的政策評價中最高的位置。

人民滿意是黨的政策的評價標準。黨的政策首先要保障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物質利益,唯其如此,才能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不同於物質利益的客觀顯現,幸福感、安全感是人民群眾判斷黨的政策是否真正維護了自身利益的主觀心理感受,是人民群眾是否真正認可黨的政策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説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人民的哭或者笑是判斷人民群眾對黨的政策是否滿意的直接依據。因而,必須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作者單位:湖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