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實現止跌企穩是中美關係重回正軌的第一步

2023-11-15 03:4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當地時間11月14日赴美國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應邀出席APEC第30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近期,為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雙方加緊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共識,高層互訪與民間交流同步展開,為舊金山會晤創造良好氛圍,併為會談取得成果奠定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美方積極尋求重啟中美關係,顯然有其應對內外困境的考量,但實現止跌企穩僅是中美關係重回正軌的第一步,推動雙邊關係穩定發展,需要兩國相向而行。

今年以來,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有所緩和,既與其面臨的內外困境相關,也是中美兩國不斷交鋒與博弈的結果。從美國國內來看,後疫情時代美國經濟雖然復蘇較快,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導致通脹居高不下,拜登政府加速經濟轉型面臨成本高昂、效果不彰的掣肘,兩黨就提高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的鬥爭接連不斷,也成為制約拜登推進自由主義議程的主要障礙。同時,共和黨也通過啟動對拜登的彈劾調查、加速審查拜登家族涉貪腐問題等,直接對拜登執政進行“釜底抽薪”。因此,在2024年總統選舉大幕已經開啟的背景下,拜登在國內面臨的政治壓力與日俱增。

外交上,歐洲與中東地區兩場衝突的爆發與延宕,目前來看,都對拜登是減分項。事實上,烏克蘭危機久拖不決,已經給拜登競選連任蒙上陰影。此前,拜登的助手認為,烏克蘭危機對拜登來説是可以利用的競選議題,因為西方國家有意將其打造成所謂“捍衛民主”的戰爭。但民主黨仍擔心烏克蘭的戰況最終會阻礙拜登連任,因為若俄勝烏敗,美國選民會質疑為什麼政府投入巨大,最終卻一無所獲。禍不單行的是,自加沙人道主義危機爆發以來,拜登也面臨來自民主與共和兩黨前所未有的壓力。兩黨基本上都認為是拜登政府失敗的中東政策導致此次危機爆發。民主黨認為,拜登政府“過度支援”以色列,因而,要求給軍事和財政支援附上政治條件。共和黨方面則認為,拜登對以色列的支援還遠遠不夠。這使得拜登近期面臨腹背受敵的政策困境,可能同時失去國內猶太裔與巴勒斯坦裔選民的支援。

在內外政策均面臨較大壓力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在與中國的博弈中也未取得預期的成果。自特朗普政府時期開始推行的對華加徵關稅措施,不僅未能解決兩國之間鉅額貿易逆差的問題,反而導致美國內物價上漲,貿易戰的成本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同時,強行推動與中國的“脫鉤斷鏈”,事實上,導致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梗阻與貿易不暢,直接阻礙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的復蘇與增長。而且,美國推行的“美國優先”與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及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對俄羅斯採用的金融制裁措施,對其他國家無疑是當頭棒喝,去美元化進程正在緩慢開啟,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不斷被削弱。

與此同時,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推動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的復蘇、應對日益增多的極端氣候現象,以及解決包括烏克蘭危機、新一輪巴以衝突在內的國際與地區熱點問題,也需要中美兩國攜手努力。畢竟在國際社會面臨眾多深刻危機與挑戰的時刻,大國之間非理性的競爭與對抗非常不合時宜,而且後果與影響難以估量。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美兩國近期的走近就不難理解了。11月8日,中美氣候特使及團隊在美國加州舉行的氣候會談圓滿結束。雙方就開展氣變雙邊合作與行動,共同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達成積極成果。11月8日到12日,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美國財長耶倫在舊金山舉行會談,就“加強溝通、發展健康的經濟關係、應對共同挑戰”達成三大共識。耶倫稱,這次會談有助於為舊金山即將舉行的兩國元首會晤奠定基礎。此外,中美亞太事務磋商、軍控與防擴散磋商,乃至中美殘疾人事務協調會的舉行,都顯示兩國之間全方面的政府間磋商正在恢復。美國飛虎隊老兵舊地重遊與費城交響樂團多年之後再次訪華演出,都成為近期兩國人文交流中的亮點。

當然,來自美方的不和諧聲音也在持續。11月10日舉行的美國與印度“2+2”部長級對話中,美方希望印度增加面向“印太”地區的外交和軍事影響力,特別是針對中國南海和東海增加部署,從而更好地“替美國分擔地緣戰略壓力”。11月8日,美國國會再有兩黨議員聯合提案,要求完全禁止聯邦政府使用任何與中國有關的區塊鏈技術,以防止“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開發區塊鏈技術帶來的風險”。

總而言之,重回巴厘島首腦會晤共識,是當前中美關係止跌回穩的重要前提,也為兩國實現大國之間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中美關係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和則兩利、鬥則俱傷”的規律已經為歷史所證實。儘管美方多次作出“五不四無意”的承諾,但是行政部門的陽奉陰違、國會的百般阻撓,都是兩國關係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也正因為如此,對中國來説,有必要對即將到來的中美元首會晤成果保持理性期待,並切實做好自己的事,因為許多問題終將隨著中國自身實力的增長而得到解決。

編審:唐華 高霈寧 張艷玲

【責任編輯:李平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