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見智丨重整行裝再出發的中澳關係

2023-11-07 17:1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1月6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當前,中澳兩國已恢復各領域交流,走上了改善發展關係的正確道路。阿爾巴尼斯總理此次訪華,是中澳關係的一件大事,中澳雙方正站在 “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基礎上,努力推動“攜手合作向未來”。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時的講話無疑是觀察中澳關係的權威參考。為更全面理解中澳關係,中國網《見智》專訪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孫興傑,多角度解讀這場重要會見。

【採訪/中國網 蔣新宇】

《見智》:您對澳總理阿爾巴尼斯的訪華之行有何獨特觀察?

孫興傑:澳總理阿爾巴尼斯的訪華之行備受關注,從時機上來説,今年正值澳大利亞前總理惠特拉姆訪華50週年之際,惠特拉姆曾領導澳大利亞於1972年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並成為首位訪華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的訪問也是澳大利亞總理時隔七年的再度訪華。因此,中方將本次訪問定義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阿爾巴尼斯訪華意味著中澳關係重歸正軌。去年巴厘島會晤之後,中澳關係逐步回暖,中澳關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低位徘徊之後,重新回到正確軌道。

去年以來,西方國家政要頻繁訪華,其中歐陸國家領導人來訪佔比較多,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是繼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之後又一位訪華的西方國家領導人,考慮到目前中美關係也呈現回溫態勢,阿爾巴尼斯的訪華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同英語國家關係的發展。

《見智》: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一開始便明確指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澳兩國恢復各領域交流,走上了改善發展關係的正確道路。澳總理阿爾巴尼斯也表示,澳中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對話合作才是正確選擇。您認為中澳兩國恢復交流、走上改善發展關係的正確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孫興傑:國家之間的關係往往是在相互試探和磨合過程中形成的,過去幾年的中澳關係遭受了一系列挑戰,除了外部因素的影響之外,澳大利亞也在重新審視和界定中國的角色,當然,澳大利亞大選之後,工黨上臺執政是中澳關係重新校準的契機。阿爾巴尼斯的對華政策可以理解為“二分法”,一方面積極尋求對華合作;另一方面,在自認為必要的情況下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可以説是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尋求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阿爾巴尼斯改變了莫裏森的“一邊倒”政策,試圖在中美之間扮演更加靈活的角色。

《見智》: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指出,中澳同為亞太地區國家、二十國集團重要成員,兩國沒有歷史恩怨糾葛,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完全可以成為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夥伴。如何理解中澳沒有歷史恩怨糾葛,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完全可以成為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夥伴?

孫興傑:安全和發展是各國都關注的重大利益。從安全的角度來説,中國對澳大利亞不構成威脅;相反,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中國和澳大利亞以及南太平洋很多國家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澳大利亞近年強化了與美國的安全合作,這些合作對澳大利亞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安全感”。

歷史上看,中澳之間並沒有發生過安全衝突。在20世紀上半期,澳大利亞面臨的威脅和挑戰也不是中國,而是與中國面臨著同樣的外部威脅。

就發展而言,中澳是優勢互補的貿易夥伴,中國是澳大利亞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對華貿易佔澳大利亞對外貿易的25%,而澳大利亞也是中國重要的原材料進口地。中澳之前簽署的自貿協定符合兩國利益,同時也順應世界貿易潮流。

《見智》: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願同澳方開展更多三方、多方合作,支援南太平洋國家增強發展韌性,應對氣候變化等挑戰,在開放包容中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開放包容”對於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有何重要性?

孫興傑:亞太地區在二戰結束之後進入了快速發展週期,四十年來,亞太和平穩定發展的潮流讓各國獲得了和平紅利和發展紅利。亞太地區在70年代後進入了和平與發展期,區域秩序構建進入快車道,尤其是進行改革開放的中國,在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潮流後,成就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偉大奇跡,同時也為亞太乃至全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亞太地區的市場分工體系不斷完善、升級和轉型,帶動了區域內各國的發展,也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當下世界並不安寧,相比之下,亞太地區堅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夯實各國互利合作共識,不但能夠發展自己,也是為世界提供和平與發展的公共品。

《見智》: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強調,對那些把亞太地區搞亂的企圖,我們一是要警惕,二是要反對。誰在企圖搞亂亞太地區?您認為中澳關係的轉圜對亞太局勢的穩定性有何影響?

孫興傑:搞排他性小圈子、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就是在搞亂亞太。近幾年,美國的“印太戰略”其本質就是要在亞太地區建立類似歐洲冷戰一樣的架構,搞地緣政治對抗,加強三邊和小多邊的軍事合作,甚至試圖將北約引入亞太。在經濟上的體現就是搞“平行市場”,所謂“小院高墻”就是對華進行技術、産業、貿易的隔離,企圖建立排除中國的小圈子。還有就是搞意識形態對立,將民主和威權的二元對立邏輯強行套在多元文明的亞太地區。

中澳關係回歸正軌,最大效應就是避免亞太陣營化。美國的朋友也是中國的朋友,在此格局下,大國外交就能夠保持一定的靈活性,而中小國家也有更大的迴旋空間,在基於議題和共同利益的競爭與合作之下,避免地緣政治的“板結化”。

習近平主席指出,“小院高墻”“脫鉤斷鏈”,或者“去風險”,本質上都是保護主義,違背市場規律、科技發展規律,也違背人類社會發展潮流。您認為,美國對華發起“小院高墻”“脫鉤斷鏈”等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行動,其實際效果大打折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孫興傑:根本原因在於,包括中美在內的絕大多數亞太國家是在一個單一的國際體系之中,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格局。國際關係中,國家是重要主體,而市場體系的廣度和深度也決定了企業是重要參與者,各國經濟發展必須在一個開放體系之中,良性競爭激發各參與方的創新活力,這是市場規律,也是科技發展規律。從這個角度來説,各國的內外政策都要在共同且開放的國際體系之中進行審視,也只有在開放體系中搏擊風浪才能獲得發展的活力和韌性。“小院高墻”“脫鉤斷鏈”違背了上述規律,天行有常,所以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見智》:結合中澳關係近年來的表現,您如何評價澳大利亞的“中國觀”?

孫興傑:一方面,澳大利亞追隨美國將中國視為威脅,甚至有一段時間還充當了“馬前卒”角色,這顯示出澳大利亞對外政策的不成熟,不是基於自身利益全面對華進行認識和判斷,而是一味迎合美國。另一方面,澳大利亞與中國有切實的利益紐帶,尤其是對華經貿合作對澳大利亞的經濟有重大影響。經過幾年的博弈和互動,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認知更加全面、務實,可以説,阿爾巴尼斯訪華標誌著澳大利亞對華政策從理想主義轉向了現實主義。求同存異,互利合作將是未來一段時間中澳關係的主基調。

編審:李智 蔡曉娟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