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個結合”中鞏固文化主體性
思想的力量超越時空,科學的理論魅力永存。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列寧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其“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則是因為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深深植根于中國社會實踐的土壤中,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中,使馬克思主義根深葉茂、生機勃勃。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重大判斷的提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這一論斷深刻總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寶貴歷史經驗,揭示了“第二個結合”的豐富文化內涵,表達了對文化發展及其重要作用的規律性認識,表明瞭中國共産黨人的鮮明文化態度。
文化是人類的重要活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文化蘊含著人類的思想智慧、價值追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基。創造文化和推動文化發展的主體是一定社會中的現實的能動的人,更確切地説,是一定社會生活中的群體。一般説來,文化主體性是指文化活動中體現的主體能動性、選擇性、創造性。文化主體性的實現依賴於一定的主體自身的精神素質、實踐生活、社會條件或制度。在當代中國,文化主體性集中表現為: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作為中華文明傳承與發展的主體,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支撐。堅持和鞏固文化主體性是我們黨推動思想文化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法寶。全面理解和把握文化主體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文化主體性表現為文化的自信自立。文化主體性的理念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文化發展規律及其對社會作用的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和文明發展的高度,多次強調自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文化具有連續性和創新性等突出特性,從而決定了“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歷史和現實表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離不開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離不開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
文化主體性表現為文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對待傳統文化包括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不是簡單地拿來就用。對待外來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要反對教條主義,一要把馬克思主義當作行動的指南,二要使其本土化,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們在文化發展中要堅持守正創新,守正而不守舊,尊古而不復古,既要反對虛無主義,也要反對復古主義。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既是現代社會和文化發展的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規律。一定的傳統文化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産物,不可避免地帶有歷史的烙印,具有一定的社會制度的屬性和一定的歷史局限性。這就需要我們辯證地歷史地看待傳統文化,明辨良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根據人民需要、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來創造性地使傳統的文化轉化為現代的文化,創新性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主體性表現為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理論的自覺與文化的自覺是一致的。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始終不能丟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在“第二個結合”中,文化主體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覺地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文化向度,把握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高度契合性,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使馬克思主義深植于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土壤中以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二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使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實踐精神和人民精神等時代精華融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這種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首先,它的創立是把馬克思主義“魂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有機結合的産物,是對馬克思主義豐富和創新發展的理論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次,它高度重視和反覆強調堅持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再次,它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資源,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善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
在當代中國,要繼續堅持和鞏固文化主體性,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一要堅持文化的人民性。在文化發展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汲取人民的智慧,緊緊依靠人民建設文化、發展文化。二要堅持文化的科學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積極吸收當代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三是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自主性。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四要堅持文化的時代性和創新性。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呼聲、回答時代之問,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相適應,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相一致,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者之間的相互成就中建構起新的文化生命體。五要堅持文化的世界性。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是中國精神的重要貢獻者和示範者,也是世界文明的包容者。我們要堅持胸懷天下,虛心學習和善於吸收全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基礎上,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尊重世界文明的豐富性、多樣性,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為世界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總之,要堅持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
(作者郝立新 係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