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反“脫鉤斷鏈”是維護全球發展的正義鬥爭

2023-08-31 10:2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國際觀察·美國會立法亂象】

作者:支振鋒(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劉佳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國際社會正經歷罕見的多重風險挑戰。一些國家鼓吹“脫鉤斷鏈”,構築“小院高墻”,企圖通過科技壟斷、技術封鎖、貿易壁壘干擾別國創新發展,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破壞全球經濟穩定,損害世界各國利益。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反對“脫鉤斷鏈”,摒棄“小圈子”和零和博弈,不僅是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正當之舉,更是維護全球發展的正義鬥爭。

“脫鉤斷鏈”貽害全球發展

“脫鉤斷鏈”充斥著陳舊的霸權邏輯和冷戰零和思維。面對中國的崛起,近年來,一些美國政客處心積慮地圍堵封鎖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從頒布《晶片與科學法案》、鼓動盟友對華切斷半導體晶片供應,到將大批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再到以“國家安全”為由試圖“絞殺”相關中國高技術公司等,美國損人不利己,甚至不惜殺“敵”一千、自傷八百,試圖以故步自封的方式來維持既有優勢,以霸權邏輯維護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以零和思維阻撓正常國際貿易、投資和技術交流。這一系列對華政策措施的實質是將經濟貿易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是對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國際政治穩定秩序和人類文明進步之路的極大破壞。

對華“脫鉤”的本質是與機遇和未來脫鉤,終將反噬自身。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貿易大國,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發展壯大的腳步不會停止。美國妄圖與中國市場“脫鉤”,反而會給自身經濟發展帶來“不可承受之重”。2022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半導體産業衰退跡象明顯,晶片市場急劇萎縮,美滿、美光、英特爾、超威等行業巨頭紛紛陷入裁員潮。不僅晶片業進入“寒冬”,美國商會報告還顯示,美國投資者可能因“脫鉤”每年損失250億美元資本收益,GDP損失最高可達5000億美元。強行對華“脫鉤”不僅損人,更加害己。

違逆經濟全球化潮流才是全球發展的最大風險。近來,美國及其盟友開始軟化説辭,以“去風險化”替代“脫鉤”,稱要加速“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打壓遏制中國之心仍是昭然若揭。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動機和穩定器,是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建設者和貢獻者。鼓吹對華“去風險化”只是部分西方國家“去中國化”政策的粉飾,將破壞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阻礙世界各國互利合作,本身就是在製造巨大的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全球經濟碎片化越嚴重,各國承擔的成本就越高;目前的全球經濟碎片化可能使總體經濟産出萎縮多達7%。人為“築墻設壘”背離自由貿易原則,違背經濟發展規律,大開歷史倒車,是全球發展的最大風險。

全球經濟紓困亟須同舟共濟

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態勢日趨複雜,“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層出不窮。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蒙上的陰霾尚未消散,加劇緊張的貿易局勢、不斷升級的地緣衝突等因素又不斷削弱國際發展合作動能,世界經濟復蘇勢頭受挫。世界銀行指出,全球經濟的“速度極限”,即不引發通脹情況下的最高長期增速,可能在2030年前跌至30年來最低水準,為各國發展蒙上陰影,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首當其衝。

美國正在向全球輸出經濟風險。近年來,美國對內治理失策,導致債務危機頻頻發生,不僅衝擊美國的經濟秩序,而且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大幅波動。美國調高債務上限只是緩兵之計,並未徹底消除債務違約,反而是依託美元霸權持續轉嫁危機,收割掠奪世界。美聯儲不斷加息輸出金融風險,促使歐元貶值、通脹加劇,加大歐洲經濟壓力;美國銀行業動蕩也引發外溢效應,給歐洲金融市場帶來穩定風險。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能成為經濟領跑者,也能輕易成為世界經濟動蕩之源。

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俄烏衝突發生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全球供應鏈更趨緊張,顯著制約全球經濟增長和秩序安全。在歐洲,俄烏衝突引發重大能源危機和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在印度,對國際市場石油和食用油的嚴重依賴使其如今面臨輸入性通脹風險;在孟加拉國,原材料和運輸價格的高幅上漲使製造業受到衝擊;在黎巴嫩、敘利亞、埃及等飽經戰火的中東和北非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愈演愈烈。對此,中國彰顯大國擔當,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提出要共同減緩危機外溢影響,防止國際能源、金融、糧貿、運輸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濟復蘇。

人類社會不斷面臨新的發展問題。新技術革命帶來“數字鴻溝”,加劇了全球發展不均衡態勢,南北經濟、技術差距持續擴大;人口問題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與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短缺等資源和環境問題交織,挑戰全球可持續發展。衝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濟。全球風險日益深度互聯,各國命運更加休戚與共,走出全球經濟困境,正需要各國團結合作,反對“脫鉤斷鏈”,推動互利共贏,攜手應對風險與挑戰。

以全球“大團結”化解霸權“小圈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産品的提供者,將繼續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面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為促進全球和平與合作、開放與包容、文明交流與互鑒提供了一套中國方案,彰顯了天下為公的胸懷和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中國反對“脫鉤斷鏈”,不僅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正當發展權利,更是促進、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的鬥爭。唯有從全球發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協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球“大團結”,才能徹底化解霸權“小圈子”,真正實現用對話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開放包容取代封閉排他,用交流互鑒取代唯我獨尊。

以團結代替分裂,築牢人類安全共同體。從世紀疫情陰霾到新傳統安全風險,從經濟復蘇乏力到發展鴻溝加劇,全球治理挑戰愈發複雜多樣,各國命運日益緊密相連,更需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如今,國際社會反對“脫鉤斷鏈”“小圈子”“新冷戰”的聲浪日趨高漲,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謀取共同的和平與安寧才是世界的不二選擇。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複雜交織的安全挑戰,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始終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任何國家的安全利益都是彼此平等的,對話協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徑,踐行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才是應對地區爭端、氣候變化、能源危機、數據安全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之道。全球大國應當發揮表率作用,堅決反對“新冷戰”,摒棄零和博弈,推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把力量和資源用到促進共同發展和繁榮上來。

以合作代替對抗,共建全球發展共同體。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依舊未改,對發展的渴望和追求始終不變。深化國際合作、共用發展利益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訴求,實現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更是各國的共同期待。中國以全球發展倡議擘畫平衡協調、合作共贏、包容普惠的全球發展藍圖,以開放姿態和實際行動回應國際社會的普遍關切。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深化全球發展夥伴關係,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致反對“脫鉤斷鏈”,拆除一切阻礙生産力發展的藩籬,讓資金和技術自由流動,讓創新和智慧充分涌現,並尊重和支援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以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確保各國權利平等、規則平等、機會平等。

以包容代替排他,構建全球文明共同體。儘管全球各國探索現代化的道路不同,社會發展水準存在差異,但求和平、謀合作、促發展始終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心聲,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始終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國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也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而是走和平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倡導全球各國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基礎上實現和平共處,共同推動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注入動力。世界文明百花園的繁榮需要凝聚國際共識、弘揚共同價值,更需要全球各國通力合作,堅決反對以意識形態為幌子的“脫鉤斷鏈”,攜手打贏這場維護全球發展、維繫全球命運的正義鬥爭。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31日 12版)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