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助推國際關係民主化
秦立志 中國海洋大學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8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其中特別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習近平在文章開篇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現代化道路,是由其歷史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條件、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自1840年以來,中國面臨的重大挑戰就是如何實現現代化,而中國式現代化又是世界現代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現代化大致歷經了三次浪潮: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資訊時代,體現了技術變革與現代化進程的伴生關係。西方現代化通過制度變革、工業革命、地緣政治革命以及商業擴張等,深化了“西方中心主義”“種族優越論”等錯誤理念。然而,傳統西方現代化模式出現了深刻的危機,美國推動的“華盛頓共識”與歐洲的區域一體化進程受阻,日本陷入“趕超後困境”,中東、拉美等一些國家要麼尚未成功實現現代化、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要麼以犧牲戰略自主性的方式走向現代化。歷史實踐證明,現代化的路徑具有多元性,後發國家不可能通過完全複製西方模式實現現代化。
習近平指出,“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充滿戰爭、販奴、殖民、掠奪等血腥罪惡,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中國發展現代化不會走西方國家的老路。中國反對英法式的傳統海外殖民擴張。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營造和平開放的發展環境。
近代史中,西方現代化進程採取的是雙重標準,即在西方世界推行“威斯特伐利亞”的主權國家理念,在非西方國家和地區強化殖民主義政策。西方國家在處於實力優勢地位時選擇自由貿易,在實力下降時則強化正式或非正式的殖民帝國統治。中國選擇自主性的現代化實踐來破除“歷史終結論”的線性史觀、“修昔底德陷阱”與“文明衝突論”的迴圈史觀、“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進步史觀等西方戰略迷思。如何對西方現代化取其精華去其糟鉑,是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重要挑戰。
習近平指出,“通過激發內生動力與和平利用外部資源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國家發展,不以任何形式壓迫其他民族、掠奪他國資源財富,而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和幫助”。中國主張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不會重蹈西方現代化構建的“中心—半邊緣—邊緣地帶”的帶有剝削性質的世界體系。“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通過“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新型國際關係”等推進國際關係的民主化進程。
編審:高霈寧 郭素萍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