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合作為金磚國家發展築牢人才基礎
孫翼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區域國別學院)助理研究員
2006年,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四國外長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開啟了金磚國家合作序幕。2011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金磚國家行列,至此形成金磚五國,英文名BRICS也由此得來。作為經濟崛起最快的五個發展中國家,金磚國家所有國土面積佔世界領土總面積的26.4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1.93%。近年來,五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總量的25.24%,貿易總額佔世界的17.9%,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增長速度之快,金磚五國未來發展的能量不容小覷。金磚國家在經濟上具有互補性,在人才資源開發上具有互益性;特別是百年疫情之後,全球經濟疲軟,國際形勢複雜,金磚國家作為新興市場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合作機制,亟需擴大人才儲備、取長補短、進一步加廣加深國家間職業教育合作。
職業教育合作是金磚國家的切實需求,合作成果豐碩
2021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全球發佈的《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報告中提出未來教育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當我們展望2050年,應該繼續做什麼?應該拋棄什麼?需要創新什麼?問號背後的精髓大約可用八個字概括:秉良納新、繼往開來。就中國而言,改革開放40餘年,中國職業教育改革重視人才培養對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適應性,經歷了從單向“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統籌發展的過程,起步于學習和引進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先進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探索與本土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教育路徑。
目前,在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的指引下,中國職業教育形成了多級別、多種類、多專業門類的發展模式,並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截至2021年,中國已有中等職業學校7294所,高職專科院校1486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2022年,我國職業教育培訓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2012年至2022年,國家職業教育領域完成了700余次投融資,總金額達372億元人民幣。這些數據意味著未來中國與其合作國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將持續放大,共同發展、深化和創新國際職業教育將是大勢所趨。
職業教育不同於大眾教育,目的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技術的應用型人才。近年來,新業態不斷涌現,職業技術型人才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增加,職業教育順應時代潮流開始向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方向轉型,因而發展職業教育不再單純是某個國家的責任。除了掌握職業技術能力,各國職業教育還要倡導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職教新理念,與提高全球公民意識一起放入人才培養計劃,提升職業人才的國際理解力、包容力、全球視野以及責任意識。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實踐的日益深化,中國在融入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加深對接金磚合作國發展職業教育,實現互助互贏。在與金磚國家達成職業教育聯盟之前,早在2003年,中國已與東盟國家在職業教育領域開展合作與實踐,為推出國際教育合作新舉措做鋪墊。2016年,中國與金磚合作國開始建立職業教育對接,並於2017年12月在印度成立了首家金磚國家魯班工坊。短短幾年間,魯班工坊不僅推動了中國與金磚國家的國際産能合作,還將中國的工匠精神與智慧傳遞到世界,搭建起中國職業教育與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溝通的橋梁,成為了中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張金名片。
2018年,中國與俄羅斯聯合推出“技能護照計劃”,並首先在金磚國家推廣。技能護照是一種技能水準國際考試評價證明,它的推出既能引領金磚國家技能發展,促進各國之間技能標準的協調統一,還能助力中國職業教育人才、高職院校和企業走出國門,培養更多國際化、高素養的屬地化産業人才,使中國在金磚國家的共同建設中贏得話語權。自2020年起,“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聯盟將“技能護照計劃”作為工作重點,組織各行業專家開發並完善相關培訓所需要的認證及教材體系。
此外,為搭建共研、共建、共用、共用與共贏的金磚國家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平臺,2018年,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在常州成立,並開設南非博眾學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中國—印度職業教育合作研討會與中國—巴西職業教育合作研討會分別在天津和深圳召開。魯班工坊的建立、技能護照計劃的實施、博眾學院的成立與中南、中巴職教合作研討會的召開肯定了中國與金磚國家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成果,同時預示著未來合作國之間的路徑將向著多元化、多主體、多層次的格局發展。
2022年5月26日,教育部主辦了第九屆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會議上,五國教育部長們一致表示未來的合作將繼續傳承開放、包容、合作與共贏的金磚精神,進一步開拓教育合作空間,夯實教育合作成果,充實教育交流內涵,並共同應對教育領域挑戰。2022年6月23日,中國政府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上發起並成立了金磚國家職業教育聯盟。聯盟的成立將第九屆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上的倡議落到實處,進一步助推了合作國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
2022年8月19日至20日,中國首次發起並主辦的國際性職業教育大會——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天津舉辦。大會以“後疫情時代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新變化、新方式、新技能”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並設立主論壇與14個平行論壇,致力探討如何以職業教育為路徑破解金磚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打造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持續、更為安全的金磚國家發展模式。教育大會還同期舉辦了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世界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線上博覽會,發佈籌建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等倡議,形成“會、盟、賽、展”一體化的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範式。
2022年以來,金磚國家職業教育合作項目在多地開花,碩果纍纍,交流與互動形式增多,覆蓋人群增廣。通過政府、企業與合作院校的組織和參與,金磚國家近年來共同開展了師資培訓、校長論壇、未來職業之星研習營,舉辦了職業院校雙邊活動、合作課題研究、職業技能大賽等項目,凝聚各國共識,堅持實踐創新,健全運作機制,提升了職業人才包括語言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文化認同、思維理解、國際溝通、團隊合作等在內的軟技能。
面對當前挑戰和機遇,職業教育合作需要創新提升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全球經濟因創新而發展。當下,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對於金磚國家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金磚國家職業教育在新形勢下該如何展現自身特點,揚長避短,是值得深思的。
首先,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合作以技術援助的方式對接,需要建立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比如,通過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加大企業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將“産”和“教”有機融合。其次,金磚國家尋求職業教育合作時需秉承“求同存異”和“開放包容”的交流智慧,為實現多層次的互通互信提供保障。再次,職業教育國際化亟需實現合作國之間的職業標準對接,在適應國際規則的前提下結合當下形勢和自身情況制定新的標準和規則;一方面為深化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創造新契機,讓更多國內的職業技術型人才適應國際職業人才標準,另一方面為加大金磚國家人才和企業“引進來”力度,更好地對接國內與金磚各國産業發展需求,解決相關領域內人才短缺的問題。
最後,職業教育合作需不同於國際交流,單純互訪學習往往不能達到深入對接的效果。金磚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應該以搭建人才平臺為長期合作重心,強調學以致用,突出實踐與適應能力的重要性,與各國一道培養一批“勇於創新”“敢於求變”的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技術人才。2020年12月,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在廈門啟動。創新基地聯合廈門大學和華僑大學等高校,實現了金磚國家大學聯盟和金磚國家網路大學的成功對接,匯聚五國力量,鞏固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聚焦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為金磚國家創建了一座飽含技術含量的新型創新創業人才庫。
金磚國家機製成立以來,合作基礎日益夯實,領域逐漸拓展,已經在農業、科技、文化、衛生、教育、智庫等眾多方面取得成果。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五國重申以經貿財金、政治安全、人文交流為驅動力的合作框架,確立了“金磚+”合作理念,提升了金磚“價值”,同時開啟了金磚國家合作的第二個“金色十年”。2022年,中國接任金磚國家主席國,將建立高品質夥伴關係提上日程。這一倡議的提出對金磚國家未來職業教育合作與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示作用,也意味著中國將需要更多年輕一代投身國際職業教育,攜手奮進,集思廣益,為國際社會注入更長遠的發展動力。
目前,金磚國家職業教育合作與交流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印著“中國製造”的小商品遍佈金磚各國,然而出口商品的品質和技術含量均有待提高。另外,境外中國企業與當地企業存在溝通困難的問題,普通的職業技術人員只能在專業技術領域效力,雙方既缺乏外語溝通能力,還缺乏對當地法律和習俗的認知。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建立高品質的職業教育培訓機制,加強職業教育本土與國際化的對接,樹立金磚國家職業教育新理念,和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實踐來逐步實現,真正使金磚國家職業教育合作擔起建設全球人才戰略發展的使命。此外,隨著線上教育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與成熟,金磚國家職業教育還可以依託數字課程和電子教材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的數字化程度,推動現代資訊技術與職業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品質與線上技能實踐的可操作性。
推進金磚國家職業教育合作與交流不僅有助於合作國的長期人才建設,轉“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還能促進五國人民間的友好交往,互學互鑒。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奉行開放包容的理念,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作為南南關係中的典範,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未來,金磚國家職業教育合作與交流將繼續圍繞合作國人才發展的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共同應對新挑戰,為推動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復蘇,完善全球治理添磚加瓦。 (來源:《中國與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