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深刻領悟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3-07-25 08:47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這既體現了對中華文明特性的科學把握,也體現了對文化建設的深邃思考。新時代新征程,深刻領悟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對於我們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這一突出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是有著深厚底蘊與堅實基礎的。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才能從深厚的歷史文化中汲取智慧、獲取力量,為實現中國夢鑄就精神之基與民族之魂。中華民族悠久且燦爛的歷史文化,既需要靠無數炎黃子孫代代相傳、推陳出新,也需要靠一代代中華兒女弘揚傳承、發揚光大。我們必須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繼續創造中華文明新的輝煌。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中華文明自古就有推崇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傳統。《尚書》提出過“德日新,萬邦惟懷”;《禮記·大學》強調過“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詩經》談到過“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可以説,正是這種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為中華民族一次次戰勝危難提供了內在動力和精神保障,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發展進程。這種既堅守根本又不斷與時俱進的獨特品質,就是中華文明歷經千年而生生不息、傳承千年而歷久彌新的奧秘所在,就是中華民族在遭遇挫折後依然能夠奮發而起、煥發新生的奧秘所在。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和實踐,持續強化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增進了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增強了中華文明的向心力。特別是在近代反侵略、反分裂的偉大鬥爭中,各民族緊緊相依、不可分離的關係變得更加牢固,各族人民對於復興和弘揚中華文明的責任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和增強。由此可見,中華文明能夠一脈相傳,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中華文明的統一性也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提供了精神源泉。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海納百川的包容氣度,不僅使得中華文明能在汲取其他文明養分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發展,也使其對各種外來文明産生了吸引力。中華文明雖飽經風霜卻綿延不絕,雖歷經磨難卻總能賡續發展。近代以來,中國更是通過引入馬克思主義,通過學習借鑒西方現代文明,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域外民族開展日常交往和文化交流,創造出一系列跨越時空、富有魅力的文明成果。中國不斷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過程,必將是中華文明以更加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的過程,必將是中華文明一如既往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的過程。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下大同、協和萬邦、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和平性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裏。從歷史上看,中華文明雖曾盛極一時,有過燦爛輝煌的強盛時期,但卻始終未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於人,這與西方的對外擴張、文化霸權形成了鮮明對比。有著五千多年曆史的中華文明,始終追求和平、和睦、和諧。今天,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正是對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作者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高霈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