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見智丨尋找經濟復蘇突破口:中國經濟解題成功後,仍可繼續延續奇跡

2023-07-24 09:5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7月21日訊(記者 蔣新宇)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GDP)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快於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也快於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總體看,中國宏觀經濟復蘇態勢繼續向好,但相比各大研究機構的預測,二季度的宏觀數據仍不及預期,這表明中國經濟復蘇仍面臨挑戰,亟需尋找增長突破口。

如何理解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的宏觀數據?經濟增長面臨哪些挑戰?解決的路徑又有哪些?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研討會上,多位知名經濟學專家圍繞“尋找復蘇突破口的中國宏觀經濟”主題進行了分析研討。會議首先發佈了主題報告。

報告指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上半年同比增長5.5%,高於5%的既定目標,同時,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增速快1個百分點。從同比數據看,今年完成5%的增長目標應該沒有問題,但從環比數據看,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的增長仍會面臨一定壓力和挑戰。

經濟復蘇突破口何在?報告強調,下一階段,中國經濟將從疫後秩序恢復後的復蘇,過渡到靠內生動力支撐的趨勢性增長階段,這一階段寬鬆的政策環境十分重要。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角度講,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精準性更強,時滯也更少,會較好實現宏觀經濟政策意圖。對財政政策來講,直接補貼比稅收減免效果好,因為稅收減免要求企業和家庭要有收入才能享受減免,如果企業遇到經營困難沒有收入,稅收減免政策就無法發揮作用。補貼類政策應以家庭補貼為主,以企業補貼為輔,在企業補貼中,補貼有可能會造成一些無效産能的擴張,甚至導致一些僵屍企業僵而不倒,但如果補貼家庭,通過家庭最優化的消費決策,或將實現更高效的資源配置。

關於貨幣政策,報告認為,價格型貨幣政策比數量型貨幣政策效果更優,前者能夠創造低利率環境,為創業、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有利環境,而數量型貨幣政策則易導致部分資金進入低效領域。貨幣政策創造低利率環境,激活實體經濟需求比增加貨幣供給的刺激效果更好,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會更小。

重陽投資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表示,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中短期宏觀經濟的週期性問題,癥結本身在於有效需求不足。政策重點要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因此要加大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支援力度,尤其是財政政策的支援力度。王慶舉例房地産行業説,中長期看,無論是從人口結構還是城市化進程角度分析,房地産市場都仍有健康發展空間。他認為,當前的問題更多還是宏觀週期性問題,需要出臺更有針對性的宏觀政策加以解決。解題成功的話,中國經濟仍可繼續延續奇跡——實現快速經濟增長之後的無危機轉型。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指出,短期問題一定要應對,如不應對,短期問題對經濟造成的損失和傷害也會累計影響到中長期。短期問題首先是消費,疫情衝擊導致居民收入減少,預期變差,這對消費的影響較大,儘管現在消費有所復蘇,但每人平均消費下降,消費水準也在降低。解決消費問題的政策,目前來看,在精準和力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間。談及房地産,毛振華認為,中國經濟擺脫“房地産依賴”是必由之路。他不認為還有辦法能使房地産回到經濟主要拉動力的位置上來。即便如此,也要以平常心對待已經出現和即將出現的困難。中國經歷了長時間增長,沒有出現劇烈的經濟危機,但發達國家和其他經濟體在過去都受到很多次衝擊,而其中有些國家仍然恢復了活力。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和四十年的財富積累,政府、企業、居民應該都有一定的能力來承受這種變化,在此過程中,政府應給出減緩衝擊的應對之策,儘量減少對居民生活,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影響。

匯豐環球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晶表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是週期性和結構性疊加的問題,使這次復蘇看起來有不少挑戰。按照之前的“老方法”,中國會採取“基建+房地産拉動”方式來刺激經濟,帶來大宗商品的強勁需求。但半年下來,可以看到中國政府並未採取“老辦法”。劉晶認為,提振經濟的重點是讓地方政府有動力、有資源去發力,專注于尋找新的增長點。其中,地方政府債務需要系統性解決方案,否則的話,地方政府會被掣肘。比如讓地方政府花更多的精力考慮怎樣刺激消費?收入問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國社會福利保障的投入與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不足,使居民儲蓄率只好緩慢上升。要解決這個問題,讓居民願意消費,在社會福利保障方面進行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建議,首先,對於房地産這一重要經濟支柱確實需要考慮放鬆政策限制,但也不是簡單的刺激——之前的貨幣化棚改,大規模資金下撥。另一方面要適度進行結構性改革,最關鍵的就是土地資源的重新配置,將土地供應和城市人口的擴張緊密掛鉤。其次,降低首付比例和各類稅費,給予特別貸款額度和貼息等利好政策,適度向新的特殊城市人群傾斜,尤其是農民工和新畢業大學生。最後,保障房建設需要和人口流入掛鉤,保障房建在人口流出、沒有太高需求的地方沒有意義。陸挺認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政府通過要素市場的改革、政策設計更加科學等方式,也可提升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編審:張艷玲 蔡曉娟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