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接連發表錯誤言論,賴清德“台獨金孫”本質正不斷暴露

2023-07-24 08:4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熊興 湖北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助理

近日,已確定代表民進黨參選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賴清德接連發表錯誤和荒謬言論。這顯示其在擔任民進黨主席之後,雖然把“抗中保臺”的口號改成了“和平保臺”,但狐狸終究藏不住尾巴,雖然不斷掩飾和克制,其“台獨金孫”的本質正不斷暴露。然而,賴清德這頭中美關係中的“灰犀牛”必須被拉住,否則將可能對中美關係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

7月初,賴清德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我保衛臺海和平的計劃》一文。很明顯,這是他在為八月份“過境”美國參加“面試”之前進行的“投石問路”。在這篇文章裏,賴清德提出了關於兩岸關係的所謂“四大支柱”,即提升台灣的軍事“嚇阻力”、強化供應鏈安全、建立與“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推動務實和一致的兩岸政策。他此番言論,既是為向美方輸誠繳納“投名狀”,也是為達到“出口轉內銷”變相拉臺綠營選情的目的。在島內,目前,賴清德在各項民調中雖然經常處於第一,但與其他競爭者差距並未拉大,而且其支援度的天花板一直未有明顯突破,尤其是對於民進黨之前的“大票倉”年輕選民,儘管他打出房租補貼、房貸補貼,優惠通勤卡等各種“選舉牌”,但效果不彰。

在賴清德的文章裏,嘴上説的是如何擴大和維護台灣地區的利益,其實主要是在繼續擴大美國的利益。他提出的這些“支柱”,就是在繼續大肆渲染所謂大陸對台灣的“安全威脅”,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繼續向美國購買軍事裝備,滿足美國軍工利益集團等特殊群體的利益,不斷使台灣地區“刺猬化”“堡壘化”,使臺海成為亞太地區的“火藥桶”。這種試圖強化“以武拒統”和“以武謀獨”行為,是在不斷製造地區緊張局勢,不利於臺海和平。美國反覆宣揚的所謂“去風險化”,實際是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奉行的還是“脫鉤”“斷鏈”的底層邏輯。在此背景下,賴清德的所謂“強化台灣的供應鏈安全”,其實就是配合美方對大陸的“脫鉤”“斷鏈”,實則包藏禍心。

賴清德和民進黨喜歡大談“民主”和“進步”,然而,民進黨再次執政七年多來,“綠色恐怖”氾濫,各種醜聞不斷。台灣地區民生困頓,經濟發展也不如人意,民進黨的表現既不“民主”,也不“進步”。而他的這種所謂強調與“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很明顯是在套用美方近年來大搞“價值觀同盟”的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的敘事。更何況台灣也不是一個國家,而且台灣地區的所謂“友邦”還剩幾個?最重要的是,在他提出的兩岸政策上,看不出絲毫誠意。這種説辭很顯然不是説給大陸,而是説給美方聽的,是向美方表態會繼續“維持現狀”。而他的所謂“維持現狀”,就是繼續配合美國“以臺制華”,搞“一中一台”,繼續完成他作為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使命”。

不過,賴清德時不時的一些言論和舉動,也並不能讓美方感到放心。就在不久前的一次競選活動中,他又拋出所謂“台灣地區領導人‘走入白宮’”一説,即“當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經達成”。此言一齣,美方很快作出反應,要求他對此言論作出解釋。曾在白宮擔任中國事務官員的丹尼斯·維爾德稱,美方對賴清德的此番言論“頗感焦慮”,希望台灣方面能夠“避免出現陳水扁式的局面”。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問題專家朱迪·布蘭切特也表示,賴清德的這種言論加重了美方對賴清德對於兩岸問題敏感度的擔憂。很顯然,美方也不喜歡賴清德成為陳水扁式的“麻煩製造者”。

近期,中美高層互動頻繁,美方不僅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裏先後訪華,百歲老人基辛格也專程訪華,顯示美方希望繼續穩住中美關係並有所緩和,不至於繼續滑向低谷。然而,美方説一套做一套的兩面手法也並未改變,一面説“四不一無意”,一面各種對華遏制和打壓動作不斷。尤其是在涉臺問題上,美國並未放棄所謂“以臺制華”圖謀。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近日在美國特別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美方應該繼續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並且言行一致地反對“台獨”的冒險挑釁行動,尤其是“堅決擋住賴清德竄美這頭正向我們衝來的‘灰犀牛’”。如果任由其肆意妄為,將對本已處於低谷和複雜局面的中美關係帶來巨大的衝擊和負面影響。

編審:唐華 郭素萍 張艷玲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