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為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2023-07-15 07:4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梁江濤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主題為“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于9日閉幕。本屆論壇吸引了來自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3200余名代表參加,與會各方在四個方面達成14項共識,發佈了多項研究成果,促成了多個與綠色發展相關的合作。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作為國家級國際性論壇,已成為促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各國人士深入交流經驗,廣泛凝聚共識,詮釋與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全人類的共同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提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啃硬骨頭、涉深水區、滾石頭上山,深層次改革始終在持續推進。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之一;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其中之一;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成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關係,回答了什麼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各地各部門在“兩山”理論的指導下,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不斷開創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

生態環境改善成果持續造福於民,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所取得的成效顯而易見,有目共睹。群眾自覺踐行垃圾分類、節水節電、低碳生活……越來越多的人用點滴行動守護美麗中國。脫貧攻堅創造“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塞罕壩機械林場築起的“綠色長城”,幫助數以百萬計的人遠離空氣污染,保障清潔水源供應。全國城鄉污染防治、資源節約再到‘雙碳’、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取得了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贏的顯著成效。到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均超過350萬輛,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光伏等新能源産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凸顯。這就是堅持綠色轉型、高品質發展所帶來的新機遇、新動能。

中國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方案,體現大國責任擔當。當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大勢,中國順勢而為、奮發有為,積極主動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參與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帶來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國一直希望與國際社會加深合作,願意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中國方案。具體行動包括堅定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發起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與印度、巴西、南非、美國、德國、東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清潔能源、生物多樣性保護、荒漠化防治、海洋和森林資源保護等合作。

中國以積極建設性姿態參與全球氣候談判議程,為《巴黎協定》達成和落實作出歷史性貢獻。中國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致力於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充分體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低碳發展合作機制,幫助共建國家提高環境治理能力、增進民生福祉。

此次貴陽國際論壇達成多項積極成果,體現了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編審:唐華 郭素萍 張艷玲 

【責任編輯:唐佳蕾】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