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中國外貿創歷史同期新高,熱點領域表現值得期待

2023-07-15 07:3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週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作為全球外貿大國,上半年的外貿數據備受關注。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億元,同比增長2.1%,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按照6月30日的匯率計算,上半年外匯折合2.78萬億美元。一般來講,上半年的全球貿易數據要到8月才能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發佈。按照2022年的數據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在上半年的數據都要好于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的2019年。但是,2022年下半年的全球貿易明顯承壓,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回落,外貿的價格因素有所減輕,但需求上漲的幅度尚無法形成有效補充。在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整體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的穩定實屬不易,其特點也值得關注。

民營企業的進出口表現突出。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也對市場變化更為敏感。2022年12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對外貿易法,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停止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進一步降低了中國企業參與對外貿易的門檻。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8.9%,比中國所有經濟主體的進出口增速快6.8個百分點。民營企業不僅通過提升産品品質和控制生産成本增強競爭力,更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通過快速迭代持續為市場提供創新産品。

在全球經濟復蘇中重視海外市場的機會,民營企業通過貿易進出口更為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産業分工。伴隨著更快的貿易增速,民營企業進出口的佔比繼續提高,達到了52.7%,已經成為中國對外貿易中更具影響力的市場力量,反過來也推動中國經濟和産業持續調整優化,創造就業和稅收。

一般貿易增速更快。作為貿易大國,中國在多種貿易方式上都有不小的全球影響力。無論是一般貿易、加工貿易還是邊境貿易,整體規模都不小。邊境貿易發生區域較為特殊,加工貿易的發展更為普遍。但是,這些年來,伴隨著全球需求市場格局的改變,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不斷演化,以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為競爭優勢的加工貿易的規模出現下降,中國加工貿易的優勢更多地集中于製造業體系完整、分工配合有效而形成的産業領域,原料進口、産品出口的加工貿易在整體對外貿易中的位置有所下降。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發揮中國自身要素優勢的一般貿易獲得了更大發展。此類貿易方式中,貿易參與方的主動性更強,發展也因此更穩定。與加工貿易集中于沿海區域相比,一般貿易的參與主體分佈也更為廣泛。在全球經濟貿易環境發生持續變化的背景下,一般貿易比重的上升有利於降低中國外貿的波動。上半年,中國的一般貿易進出口13.16萬億元,同比增長4%,比整體貿易的增長快1.9個百分點。

重點貿易夥伴扮演更重要角色。中國對外貿易分佈廣泛,與各國交換各自優勢資源和製成品、滿足市場差異化需求。作為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國家在中國上半年進出口中增速為5.4%,比整體貿易增速快3.3個百分點;3.08萬億元的貿易額佔比也達到了15.3%。同期中國對歐盟的進出口為2.75萬億元,同比增長1.9%,略低於整體貿易增速0.2個百分點,佔比為13.7%。而對美國進出口2.25萬億元,同比下降8.4%,佔比為11.2%。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9.8%,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市場佔比首次超過三分之一,達到34.3%。貿易規模的增加反映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機會的增加。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開拓新的貿易領域,發掘自身可貿易商品,通過政策溝通穩定市場預期,創造新的市場,加速供應鏈的優化。

今年全球貿易版圖加速調整,除了後疫情期的經濟社會復蘇外,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成為新亮點。發展綠色經濟,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各國共識,不僅政府,更多生産商和消費者都加入到推動綠色發展的行動之中,為相關商品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數字經濟受技術發展推動,以更高效率加速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可能在下半年繼續成為國際貿易熱點,中國製造和中國服務在這些領域的發展值得期待。

編審:唐華 郭素萍 張艷玲

【責任編輯:唐佳蕾】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