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智丨“無人飛艇”事件:一個美國熱衷政治操弄的鮮活案例
文丨蔣新宇 中國網記者
今年2月初,美國五角大樓官員宣稱,他們正密切監測來自中國的高空偵查氣球。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該飛艇來自中國,但屬民用性質,用於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以至於嚴重偏離預定航線,終因不可抗力飄入美國上空。自此,曾因“小球”(乒乓外交)而轉圜的中美關係如今因“氣球”而齟齬。如何看待中美“無人飛艇”事件?中國網記者專訪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防擴散與戰略貿易管控主任、研究員吳金淮,詳解個中是非。
中國網:您對該事件中飛行器的性質如何判斷?科研飛行器失控事件很難避免嗎?
吳金淮:該事件事實十分清晰,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因不可抗力引發的偶發意外事件。就是中國一艘民用無人飛艇,受超強西風帶影響,因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嚴重偏離航線,飄入美國上空。放眼全球,運用氣球、飛艇等高空無人飛行器進行科研工作,是世界各國進行氣象研究的普遍做法。同時,各國用於氣象科研的無人飛行器出現失控現象也非常常見。
中國網:您判斷該飛艇是民用性質,有何依據?
吳金淮:首先,軍用物項通常指的是軍事裝備和專用的生産設備,尤其多指可以用於設計、開發、生産、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會被恐怖主義利用的物項和技術。但這種無人飛艇作為一項古老的探空技術,極度依賴氣流活動,自身控制能力有限,且體積大、載荷小、飛行速度慢,常見用途是探空作業。由於其製造費用、使用成本相對低廉,無人飛艇被廣泛用於氣象預測、城市建設、災情預警、環境污染等科研用途及民用事項。很多國家都使用氣象氣球進行天氣預報以及大氣研究。從技術上來説,這種極度依賴氣流活動的人造飛行物,遠端飛行軌跡不可控,機動操控能力有限,飛行速度慢且容易被發現,沒有太高的軍事價值。
美國國防部一開始也表示用這樣的無人飛艇開展情報收集工作是沒有什麼價值的。但隨後估計是為了迎合某些美國政客的需求,又改稱“該無人飛艇是中國試圖用來偵察美國大陸戰略重地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也表示,尚不清楚這個“高空物體”的用途或來源,這次擊落不是因為不明飛行物窺探情報,而是因為“對民用飛行安全的合理威脅”。如此看來,所謂“軍用偵察”根本站不住腳。
中國網:的確,起初美國國防部表示該飛行物未造成任何“實質上的安全危險”,之後又聲稱該無人飛艇是中國用於“監視”的軍事飛艇。美國對該事件的定性是否出現反覆?
吳金淮:此事件中,美國舉動有很多耐人尋味之處。比如,該飛艇並不是突然進入美國蒙大拿州上空,1月28日就進入阿留申群島以北,並在阿拉斯加上空漂移開始,美國國防部就一直在向美國總統拜登彙報。但是直到2月2日美國才對外公佈此事,甚至是等到無人飛艇即將離開美國領海上空才予以擊落。如果到了他們所謂的“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急迫狀態,美方的反應為何如此慢呢?這期間白宮的決策過程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同時,美方相關部門發佈的資訊也十分混亂且自相矛盾。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2月10日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這個“高空物體”的用途或來源,這次擊落不是因為不明飛行物窺探情報,而是因為它“對民用飛行安全的合理威脅”。但同時,根據美國國防部初始評估,這艘無人飛艇對美國軍事和民眾不構成威脅,可能是飛行高度30km的商業氣象氣球,由於故障導致高度下降到18km左右,方向失控,飄入美國上空。但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卻堅稱,無人飛艇是中國試圖用來偵察美國大陸的戰略重地。國防部官員又緊跟著聲稱,這艘無人飛艇是屬於中方的一支無人飛艇艦隊。美國這種反覆無常的言論可以説毫無公信力可言。
中國網:最終在2月4日下午,美方于南卡羅來納州近海域上空,以先進戰機發射導彈的方式擊毀中國飛艇。您如何看待美方此舉?
吳金淮:大炮打蚊子,政治作秀意味濃厚。為處理這一艘價值相對低廉且“毫無攻擊性”的無人飛艇,美國嚴陣以待,派出研發資金高達數十億美元的F22戰機,使用價值數十萬美元的導彈來實施擊落行動。要知道,以F22戰機為代表的第五代隱形戰機,是美國軍事威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行動又是F22戰機2005年投入美國空軍服役以來首次在本土作戰,可謂是“雷聲小雨點大”。對於這波“小題大做”的神奇操作,很多美國民眾都忍不住調侃F22戰機為“氣球殺手”,簡直是耗費美國納稅人的金錢。
中國網:中方表示美方擊毀氣球是“過度反應”,嚴重違反國際慣例。美國過度在哪?違反了哪些國際慣例?
吳金淮:中國對於此次意外事件,很負責任地按照相關國際法和國際慣例,與美方開展對話和平解決問題。而美方公然違反《國際民用航空公約》宗旨和多項國際法基本原則。根據公約第二十五條規定,中國外交部已明確表示,該民用無人飛艇已經失去有效控制,其作為民用航空器的狀態為“遇險的航空器”,美國本應當對此採取適當的援助措施,而美國卻訴諸武力。
中國網:中方在事發後的第一時間表示,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將繼續同美方保持溝通,妥善處理這次因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情況。而美國防部起初就表示雖然該飛行物確實未造成任何“實質上的安全危險”,但也是中國在侵犯美國領空,之後更是直接改口稱之為“軍事偵察”。中美雙方態度的差異體現了什麼?
吳金淮:在應對態度上,中國以理智、務實、負責的態度展現出了誠意和善意,而美國卻過度反應、濫用武力、升級事態。針對無人飛艇,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核查並向美方作出反饋,反覆闡明嚴正立場,表明同美方保持溝通、妥善處理此次因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情況的對話協商態度。美方本應採用協商對話方式,冷靜、專業、克制來妥善處理此次事件。但事實上美國卻採取武力手段和過度的反應激化事態。
中國網:我們注意到美方對該事件的判定在短時間內不斷升級擴大,美方為何竭盡全力炒作該事件?
吳金淮:這樣做的目的有很多。首先是服務美國國內政治議程。拜登政府正面臨2024年大選前激烈的政治環境。對於美國國內激進的反華浪潮來説,對華強硬、煽動反華議程是拜登政府爭取選票,也是不落共和黨口舌的手段。可以説,拜登政府在這種小事上“大操大辦”,可以視其為2024年大選提前預熱。另外,美國軍工複合體對美國政治影響介入極其深入。為爭取更多軍費預算,該利益團體不斷為美國製造假想敵,為推動議會提高軍費做輿論和政治動員。
同時,為服務對華戰略,美國某些政客刻意進一步激化中美矛盾,以“莫須有”的意味誇大“中國威脅”,誣陷中國利用無人飛艇進行監視活動,並將其歪曲為“對美國國家主權的攻擊”。除了動員國內力量以服務遏華戰略外,還試圖聯合西方及其所謂“民主國家”,打造“小圈子”,塑造新冷戰陣營,強化其“民主對抗威權”的話語敘事。
當然,美方此番操作也有轉移國內視線、緩解政治壓力的考量,畢竟面對近來美國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尖銳的種族矛盾、高漲的控槍聲浪,疊加上美國參與“北溪”管線爆炸的媒體調查、俄亥俄州化學品泄漏事故,以及民眾反對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等一系列國內矛盾,拜登政府轉移民眾視線的動機很大。
中國網:美媒報道稱,美國相關部門正在對中國的無人飛艇進行分析調查並可能發佈相關報告。您對此怎麼看?
吳金淮:從美國歷來對外政策的強硬手段來看,炮製相關問題報告來為自己行為披上合法科學外衣是美國政府的常規舉措。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美國可以用該事件詆毀中國。不難預料,美國的報告將延續以往口徑,指責中國無人飛艇為“軍用間諜氣球”、搭載先進儀器、侵犯美主權,甚至炮製所謂的“監測計劃”。美國向來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他國的所有行為。在缺乏獨立、公正、透明的暗箱操作下,美國的報告沒有真實性可言。
中國網:如何評價該事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吳金淮:美國處理無人飛艇事件時的不負責任態度與行為,讓一起偶發意外事件引發了兩國關係的危機。中美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重要共識本來是中美關係回暖改善的重要契機,美國卻缺乏應有的誠意來落實會晤精神,甚至借此次事件惡化中美關係。可想而知,美國的承諾是多麼脆弱與不可信,這也讓我們質疑美方所謂的希望與中國“競爭又合作”的真實性。從目前來看,美國對華缺乏合作的意願,對抗、遏制才是美國對華政策主流。但從全球和平與人類福祉角度來看,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其意義和影響已經外溢至全球。
中美關係發展成如今局面責任在美方,中美關係實現轉圜的關鍵是美方應當正確看待中國。美國應該同中方相向而行,踐行全球安全倡議,通過對話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編:薛立勝 蔡曉娟 郭澤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