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涵
2023-07-11作者:許咸宜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微信公眾號
— 分享—
連結已複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審古今之變、察時代之勢,作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確立了鮮明主線。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高等院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高等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如何在高校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建設教育強國有機結合,是高校必須回答的時代命題。我們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上,完整準確深刻地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化“兩個結合”,貫徹“六個必須堅持”,培養各民族優秀人才,為教育強國建設凝心聚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多有力支撐。
從“兩個結合”深刻認識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百餘年來,我們黨不斷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彰顯了“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邏輯。這決定了高校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意義重大,必須從“兩個結合”的理論高度予以深刻認識。
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與此同時,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高等教育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包括新疆大學在內的許多高校,也面臨著一些階段性特徵和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例如,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在整體上取得長足進步,但在局部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各族師生在數量上增長明顯,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仍需進一步加強;各族師生的“五個認同”不斷鞏固,但仍面臨嚴峻的反分裂反滲透鬥爭形勢。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回應新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為工作主線,貫穿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不斷提升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水準。
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要求。高校由於自身特殊的定位和屬性,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肩負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一是從文明基因看,高校肩負著創新性發展中華文明文教傳統的使命。自漢代以來,乙太學為首的歷代王朝教育機構均將《春秋》“大一統”學説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核心內容加以傳授,持續不斷地塑造著中國人的國家觀,凝聚起各族人民對大一統國家的認同。當代高校有責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于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教學科研中,以在各族師生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時代己任。二是從科學研究看,新時代高校肩負著在學術上打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在理路的使命。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各類理論人才薈萃、交叉學科優勢明顯、研究綜合實力雄厚,更有責任圍繞這一契合性,探明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深層理論和演進路徑,在學理闡釋層面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三是從文化職責看,高校肩負著不斷夯實各族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根基的使命。高校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有責任抓住各族師生的文化認同這一關鍵,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重點,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滋潤心靈根脈,為各族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做到本立道生、心凝魂聚。這不僅將直接影響中華文化的未來,也將從根本上影響中華民族的未來。
從“六個必須堅持”深刻把握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立場觀點方法
第一,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理論和實踐的智慧結晶,是黨和國家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既關乎“為人民服務”這一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宗旨,也關乎“國家統一”這個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新疆大學等邊疆地區高校和民族類院校具有少數民族學生數量大、比例高、民族多等特點,且長期處於反分裂反滲透鬥爭一線。各族學生能否接受到好的高等教育,在價值觀上“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直接關乎各族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因此,高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辦好各族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一是要努力推進各族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達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目標,以教育之力厚植各族人民幸福之本;二是要大力培養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的各族優秀青年,為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江山永固築牢人才之基,以教育之力維護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堅持自信自立是我們黨在百年奮鬥中練就的精神氣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大學視察時指出,“我們的民族理論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民族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國在民族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各族大學生受教育權保障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以新疆大學為例,學校2022年各族學生規模達3.7萬餘人,比1950年增長約240倍;各族專任教師數量約2000人,比1950年增長近160倍。學校先後入選全國首批88所重點高等院校和16所綜合性重點大學、首批“211工程”建設高校、首批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培養造就了大批優秀的各族師生。取得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制度和政策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滋養。因此,我們有充分理由和足夠底氣,在全球視野和百年變局中,堅定“四個自信”,獨立自主地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
第三,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守正創新是馬克思主義豐富和發展的關鍵。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守正就是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創新就是在守正的基礎上,解放思想,結合實踐、時代、人民的需求,推動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更新理念、轉變思路、完善政策、創新方法。近年來,新疆大學黨委始終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上堅持守正創新,一方面,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不斷提升舉旗定向、牽頭抓總、統籌推進的能力;另一方面,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融入學校“雙一流”建設,凝練和突出自身優勢特色,積極構建以思政課為主渠道,黨團組織、師資隊伍、學生工作、校園文化等建設多維協同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育人體系,並且以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為依託,初步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新模式,獲得有關部門和同行專家的認可。
第四,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品質。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認識以下三點。一是要認識到問題是矛盾的表現形式,勇於直面矛盾的普遍性,正視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存在的問題。二是要認識到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準確把握新時代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階段性問題,以增進各族師生的共同性為主要任務,同時要依託自身特色和優勢,重點關注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關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特別是邊疆地區高校和民族類院校,要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等維度,重點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以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問題。三是要認識到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握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歷史脈絡,總結規律,推動創新。
第五,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方法論。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胸懷國之大者,樹立大局意識,善用戰略思維,將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擺在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全局和建設教育強國事業的戰略佈局中,全面、動態地把握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牽涉的各個方面,完整、準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關於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講話精神。新疆大學戰略位置關鍵、教育使命重大,更要堅持系統觀念,在做到上述要求的基礎上,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完整準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在謀萬世、謀全局中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
第六,必須堅持胸懷天下。堅持胸懷天下是馬克思主義人類歷史視野的中國化時代化表達。放眼世界,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多民族國家如何實現長期統一穩定、發展繁榮,是全世界幾乎所有大學都需要研究的問題。新疆大學位於邊疆多民族地區,在研究上述問題方面擁有長期的學術積累。我們願與全國高校一起,在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中,堅持胸懷天下,在中外比較視野中,持續深入研究多民族國家的治理成功之道,探索和總結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模式,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從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深刻明確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時代任務
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就建設教育強國提出六個方面的重要要求。這為我們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明確了時代任務。
第一,要堅持黨的領導,培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必須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這一前提。在培養目標上,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正確認識“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應有之義,全面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目標,融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要使命,融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導向,培養一批批牢固樹立“四個與共”、堅定“五個認同”的各族優秀青年。在培養內容上,要堅持不懈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魂育人,著力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華民族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教學,切實提高各族學生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科學文化素養。在培養方式上,首先要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通過思政課改革創新,打通各族大學生“掌握知識”“打開格局”“樹立信念”三個認知環節,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從知識體系向價值體系、信仰體系的不斷轉變,提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從2020年開始,新疆大學按照上述思路,將新開設的新疆地方思政課“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打造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示範課,取得良好效果,榮獲第十一屆自治區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接下來,新疆大學將總結和推廣成功經驗,進一步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體系。其次,要樹立“大思政觀”,助力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在這方面,新疆大學已開始以新疆地方思政課為抓手,加強與中小學協同合作,努力打造各學段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再次,要提高網路育人能力,善於運用網際網路畫出各族師生的同心圓,構築各族師生共有的精神家園,讓網際網路成為做好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最大增量。
第二,要把握教育生命線,為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賦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高等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必須走高品質發展之路。而高校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必須貫徹高品質發展要求。一方面,要開展高品質學術研究,聚焦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深挖其理論基礎,從“道”的層面不斷提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內核;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揭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歷史根源,理清其歷史脈絡,豐富其歷史內涵;在紮實調研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對民族問題的解釋權和闡釋力。通過開展高品質學術研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上不斷開闢具有重大理論與現實價值的學術增長點,努力構建中國特色民族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養一批優秀的科研團隊和高水準人才。另一方面,要服務高品質發展,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有機結合與統籌推進中,讓各族師生有更多機會投身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強國實踐,共同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在這方面,新疆大學將持續與新疆各地州開展緊密合作,建立更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基地,圍繞鄉村振興、旅遊興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等,服務新疆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推動各族師生共同參與和見證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歷程與偉大成就,共同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鬥、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
第三,要順應教育改革,創新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方式方法。在改革創新的驅動下,我國正實現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系統性躍升和質變。這要求高校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求新求變。一是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等改革。二是促進教育公平,進一步縮小各地區各民族在高校入學、升學等方面的差距。三是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情況納入高等教育評價體系,增強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行動自覺。四是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教材和課程的建設與管理。在這方面,新疆大學專家主持編寫的《簡明新疆地方史》地方思政課大中小學教材和幹部讀本已覆蓋全疆所有大中小學學生和幹部,在對新疆歷史問題正本清源、幫助新疆各族師生和幹部樹立中華民族史觀方面作出突出貢獻,並榮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五是牢牢抓住教育數字化的機遇,針對大學生的認知習慣和特點,圍繞“有形、有感、有效”,推出一批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優秀數字教育産品。新疆大學目前正在積極建設“簡明新疆地方史”等具有專業水準、現實意義和群眾基礎的網路“金課”,希望以課程建設為突破口,探索出用數字技術助力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路徑。
第四,要秉持國際視野,用紮實的研究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建設教育強國,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高校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要在國際視野中充分發揮自身學術優勢。一方面,要加大力度研究世界上其他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與現實,在總結多民族國家治亂興衰的普遍規律同時,進一步認識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要在國際學術界積極發聲,用紮實的研究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用優秀的學術成果與國外學者對話,特別是要堅決反對部分國外學者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態的曲解和誤讀。作為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高校,新疆大學將結合區位優勢與學術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圍繞多民族國家有效治理、文明交流互鑒等,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為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第五,要建強教師隊伍,提升高校教師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水準。高校要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此,要強化尊師教育,支援、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引導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率先垂范,自覺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推動者和引領者,要通過制度設計,推動各族教師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各族教師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格局。
第六,要協同多方聯動,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大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高校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不能局限于單打獨鬥、閉門造車,既要在縱向上堅持黨的領導,與各級黨委和政府保持溝通協調,也要在橫向上與中小學、家庭、社區、企業緊密合作和同向發力。唯有如此,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才能以點帶面、以面帶全,形成整體效應,更好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建設教育強國的全局。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關於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中國實際,解決時代問題,不斷學習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建設教育強國更好地有機結合起來,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更多力量,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新疆大學黨委書記)
審核:李建軍
責任編輯:劉顥婧
網路編輯:宗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