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急於取消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美國意欲何為?

2023-06-08 08:3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3月2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415:0的表決結果通過了所謂“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此前,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和民主黨參議員克裏斯·范·霍倫也提出類似法案,要求終止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美國如此急於取消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甚至給中國戴上發達國家的帽子,究竟是為什麼呢?

禍起特朗普

眾所週知,商人出身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入主白宮後,尤其擅長於以商業的眼光來判斷美國的對外經貿關係,特別是美國對多邊國際機制的政策。他曾表示,世界貿易組織(WTO)對發展中國家的照顧“損害了全球貿易體制”,因此迫切需要改革。他尤其認為中國憑藉自己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使美國在競爭中利益受損。

在特朗普的鼓動下,2019年3月,美國貿易辦公室發表報告,提出必須改革WTO中的發展中國家地位規則,以反映當前的全球貿易現狀。美國認為,各國自我認定為發展中國家,利用WTO協定賦予的特殊與差別待遇享受政策的靈活性,這意味著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和中國等,與一些最不發達國家享受同等待遇,導致權利與義務的不平衡。

不僅如此,2019年7月,特朗普政府發佈《改革世貿組織發展中國家地位備忘錄》,宣稱“世貿組織仍停留在過時的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二分法上,使一些成員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這份文件的主要矛頭指向中國。

拜登上臺以後,美國國會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並沒有改變。2022年9月,參議院曾以69:27票通過一項氣候條約的修正案。而這項修正案附加了一項針對中國的條款,建議取消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

中國的主張闔理合法

那麼,美國主張的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這還要從事情的源頭説起。“發展中國家”這一概念是在1964年第一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正式提出的。但是,迄今國際社會尚未形成得到普遍認同的發展中國家定義。在世貿組織規則中,也沒有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清晰界定,只是在某些具體規則下有模糊的表述。例如在關貿總協定中,將發展中國家籠統地描繪為“低生活標準及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由此,在實踐中形成發展中國家“自我認定”的方式。這種方式客觀上有助於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體制,也符合發達國家的利益。因為它使發展中國家在談判時能獲得一定靈活性,從而助推貿易協議的最終達成,將發展中成員納入多邊貿易體制中。2019年10月25日,南韓政府決定自動放棄在WTO中享受發展中國家待遇的地位,事實上就是行使了“自我認定”的權利。

需指出的是,有關中國在世貿組織中的發展中國家身份,早在復關談判之初就已明確。1993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時提出“中國入世三原則”,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必須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貿組織。而且,中國在入世文件中重申:雖然經濟發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因此,應有權根據世貿組織協定,享受給予發展中國家的所有差別和更優惠待遇。

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有關規定,中國也應被列為發展中國家。IMF將全球196個經濟體分為兩類: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中國被列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IMF表示,上述劃分依據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貨物及服務出口總額和人口等指標,不是基於經濟或其他方面的嚴格標準,並且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

相關國際組織在進行國家發展階段的分類時,也給予了很大的靈活性。這是因為,發展是一個綜合的維度,而非僅看單一的經濟總量。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議程中涉及17個大目標169個小目標。因此,發展的定義和內容不僅僅指貿易,還包括社會經濟環境等。有統計顯示,2022年,中國每人平均GDP為1.27萬美元,僅相當於發達經濟體的五分之一。2021年,中國人類發展指數(HDI)為0.768,世界排名第79位。這些關鍵性的指標,均顯示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即便是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世貿組織實踐中所享受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其實並沒有多少。這是因為,其一,發達國家有權決定是否給予發展中國家相關的待遇,而且發展中國家成員內部的差別待遇並非完全一致;其二,有些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已經不再適用,使發展中國家能享受的優惠待遇和政策靈活度日益縮減。

與此同時,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一員,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已樹立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堪稱發展中國家的典範。

美國目的何在?

美國國會不遺餘力地想取消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究竟居心何在?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確保美國在經濟、貿易、科技、金融等領域的優勢地位,重新構建有利於維護美國自身霸權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中美戰略競爭日益加劇時,美國國會此舉,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在經貿談判中獲得更有利的籌碼,另一方面則是從根本上希望與中國“脫鉤”“斷鏈”,從而遏制或延緩中國的崛起。

然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美國國會此舉恰如“跳梁小丑”的作為,不僅不能改變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也無助於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經貿磋商與談判。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儘管逆全球化的潮流正勁,但是美國經濟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和單邊制裁的做法並不得人心。當美國在賣力地推動陣營對抗、構築“小院高墻”時,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與中國“脫鉤”“斷鏈”並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謀求戰略自主、甚至去美元化的聲音日漸高漲。識時務者為俊傑。美國只有早日改弦更張,才能重新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

(編審:郭素萍 高霈寧 張艷玲)


【責任編輯:高霈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