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是贏得未來的重要選擇
文 | 周念利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博導,劉兵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近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指出,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傳遞出中國堅定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支援跨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的明確信號,為推動跨國企業和中國經濟合作共贏注入了強大動力。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整的産業鏈體系。中國還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産業鏈的廣度和深度為外資企業提供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方位配套支援。14億多人口和快速壯大的消費群體,促進了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長,尤其在高端消費品、電子産品和汽車等領域,為外資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生態也為外資企業提供了市場入口和創新機會,助力其通過本土合作實現市場滲透。截至目前,外資在華投資已覆蓋20個行業門類、115個大類,製造業領域涵蓋31個大類、548個小類,充分展現了中國的産業鏈優勢和市場吸引力。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當下,中國政府始終致力於為外資企業提供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今年2月出臺的《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明確了相關內容。概括來看,一方面,在外資準入上做“減法”,擴大高水準開放領域,包括全面開放製造業、深化服務業開放,支援外商獨資醫院、增值電信、生物技術等項目落地,並在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另一方面,在營商環境上做“加法”,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加強服務保障,解決外資企業在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等。未來,中國將通過擴大開放試點、優化營商環境、修訂外商投資産業目錄等配套政策,形成“1+N”穩外資政策組合拳。這些信號清晰傳遞出中國推動高品質外資利用的信心與決心,為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提供了有力保障。
當前,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已從流量競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穩外資的核心在於穩住存量。然而,一些發達國家通過關鍵領域對華投資限制、加強投資審查和高額補貼推動高端製造業回流;東盟國家憑藉低廉勞動力、稅收優惠和投資激勵政策,在全球FDI(國際直接投資)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些都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引資競爭壓力。對此,我們亟須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外資信心,穩住外資存量。比如,深入貫徹《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推動全國統一市場建設。簡化審批流程,優化金融服務,改進項目備案,暢通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渠道,提升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便利度。此外,依託高新區和産業集群吸引外資,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園區合作和先進製造業集群合作,提升配套服務能力,完善産業鏈協作,降低外資運營成本。同時,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改革,繼續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近年來,中國引資結構持續優化,外資逐漸向高科技和服務業傾斜。據統計,2024年,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1.7%,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98.7%、40.8%和21.9%。這些數據顯示,我國外資吸引力持續提升,外資正加速流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領域,這與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方向高度契合。這要求我們進一步優化引資結構、提升外資品質。
深化産業科技創新合作,鼓勵外資企業在高端製造、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設立研發中心,推動技術本地化;支援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科研院所聯合研發,形成創新生態,並通過稅收優惠、研發補貼等政策吸引核心技術落地。優化外資引進策略,優先吸引高技術、高環保外資企業,鼓勵其在新能源、低碳技術等領域推廣先進技術和綠色生産模式,加強與國內企業在智慧工廠、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的合作。依託中國國際貿易投資洽談會、進博會等標誌性展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通過圓桌會議、銀企對接等多元機制,促進外資企業與國內市場交流合作,提升投資便利化水準。
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今天,中國憑藉超大規模市場、完善的産業鏈體系以及不斷優化的政策環境,為外資企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中國將繼續以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姿態,為外資企業在中國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援。對全球企業來説,投資中國不僅是進入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更是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贏得未來的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