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消費促發展基礎性作用
文 | 董超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為進一步增強消費促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供了遵循和指南。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4.54萬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1月份至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39.90萬億元,同比增長3.5%。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平穩向上的發展態勢,消費品以舊換新取得積極成效,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涌現。在以舊換新補貼等政策刺激下,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以及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受到消費者歡迎。以新能源汽車為例,1月份至10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完成977.9萬輛和9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和33.9%,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9.6%。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快速發展,智慧可穿戴設備、綠色有機食品、康養旅遊産品等新品牌新産品得到消費者青睞。此外,消費促進月、老字號嘉年華、網上年貨節和品牌品質消費“雙品網購節”等活動越辦越好,為居民提供了豐富多樣、沉浸感強的消費體驗。
也要看到,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影響我國消費潛能的充分釋放。例如,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意願不夠強,消費能力有待提升;中高端商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有待提高,沒有充分適應居民品質生活的需要;消費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少數企業和商家存在誇大宣傳、銷售假冒偽劣産品等行為,品質保障和售後服務體系不夠健全。下一步,要適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增加居民收入、優化消費供給、完善消費環境等方面下功夫,多措並舉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想消費,深度激發消費市場活力,為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堅持就業優先,利用産業轉型機會創造更多高品質就業崗位,保障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技能水準,鼓勵就業新形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居民就業增收。通過農村電商、訂單農業等途徑,助力農特産品銷售,推動農民穩步增收。深入落實增值稅改革、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減稅降費政策,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獲得感。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強化投資者保護機制,提升居民財産性收入。
提升優質消費供給水準。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首店,鼓勵舉辦首發、首秀、首展等活動。推動城市商圈、步行街改造,提升智慧化管理水準,積極引入多樣化、特色化消費業態,促進商業與文化、旅遊、體育、健康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鼓勵便民服務進社區,完善生活性服務消費供給。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鼓勵企業對標領先標準,提升生産工藝和技術水準,提高消費品品質和附加值。充分利用好進博會、消博會、廣交會等平臺,鼓勵企業積極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的進口。完善跨境電商交易、支付、物流基礎設施,構建跨境電商公共質保平臺,優化進口商品的消費體驗。
持續完善消費環境。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強對線上線下消費市場的一體化監管,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虛假行銷、大數據殺熟等行為,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推進重要消費品資訊化追溯體系建設,完善追溯管理機制,組織開展追溯體系宣傳活動。聚焦重點消費領域,加強各級消保委組織建設,強化經營者主體自律,健全社會共治體系。探索建立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完善跨境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推動消費爭議有效解決。鼓勵企業利用數字化技術建立售後服務智慧化管理系統,優化售後服務流程,快速響應消費者售後服務需求,使消費者獲得更多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