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城鄉差距 促進融合發展
文 | 呂朝鳳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丹丹 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城鄉融合發展,是在總結過去城鄉關係變遷經驗的基礎上,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戰略指引,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是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抓手。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能夠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政策的有效引導,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將為高品質發展拓展發展空間。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有助於各類要素在城鄉之間高效流動和合理配置,形成城鄉間相互融合、互促互利的共生迴圈體系,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社會公平與共用發展的重要助力。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有利於推動鄉村實現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全面發展,逐漸消除城鄉居民在發展機會上的差異,增強國民凝聚力,實現社會公平與共用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與穩定。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促進文化多樣性的橋梁。城鄉融合發展能夠激活鄉村文化的內在生命力,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共生局面。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也有助於推動文明對話,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展現中國形象,共同守護文化瑰寶。
當前,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已逐步成為各界共識,但具體工作中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城鄉融合過程中,易出現城市偏向問題,個別地方可能將更多資源投向城市建設,導致農村公共服務改善緩慢;産業結構調整時,可能面臨市場波動、産業發展不穩定的風險;城鄉融合發展還面臨生態環境挑戰,一些農村區域環保執行力度不足,影響整體環境品質提升。
我們要正視城鄉差異,因地制宜,根據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準差異,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統籌規劃,打破城鄉分割規劃思維,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農村土地制度,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機制。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標準和供給機制,消除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障礙。
通盤考慮,整體設計,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要充分考慮縣域人口變化,推動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加快形成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的建管格局。優化村莊佈局、産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系統推進鄉村産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讓農村具備現代化生産生活條件。
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促進融合發展。堅持市域一體化發展,把城市發展置於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高度進行謀劃,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中心城區要素集聚力、綜合承載力、市域向心力,同時充分發揮中心城區輻射、帶動、牽引功能,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城鄉産業協同發展。
正視城鄉特性,因勢利導保護生態。要平衡城鄉生態投入,保障資源要素在城鄉主體間流動暢通,推動城鄉生態協同發展。依據城鄉不同特點制定生態保護策略,城市注重工業污染防治和生態空間優化,農村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態農業發展。加強城鄉生態協同治理,政府加大環保投入、提供技術指導,促進城鄉生態融合可持續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通過統籌規劃、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以城帶鄉和生態保護等路徑,重差異和防範風險,我國城鄉融合發展將取得更大成效,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推動國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