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的全球安全與治理”學術研討會暨第八屆UIBE國際政治經濟高端論壇成功舉辦
11月3日,“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的全球安全與治理”學術研討會暨第八屆UIBE國際政治經濟高端論壇在京舉辦。
論壇開幕式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政治學部部長戴長征教授致辭,他指出,百年變局正在加速演進,其背後體系層面、結構層面和進程層面的動因值得關注。在世界走向新的十字路口的當下,學界需要進一步研判全球安全形勢的變化,思考全球安全治理的前景。山東大學講席教授秦亞青教授、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唐永勝受邀作主旨報告。開幕式及主旨報告環節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黨委書記魏玲教授主持。
在主旨報告中,秦亞青從全球社會的視角解讀百年變局的加速演進,將全球社會視為國際社會、世界社會和地球社會的疊加形態,認為傳統安全威脅、非傳統安全威脅、超傳統安全威脅在其中交織疊加,指出全球安全治理應摒棄絕對安全的零和思維,深刻認識安全的不可分割性,積極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唐永勝強調在變亂交織的世界中推進全球安全治理的必要性,指出去全球化的方法無法解決全球化進程的負面效應,國際秩序變革的方向應是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續性,並提出自我進步的能力、抓住機遇的能力、戰略制衡的能力、解決安全難題的能力與推進國際合作的能力將有助於中國在變局中與外部世界更加積極地互動。
論壇研討環節,各位專家學者圍繞全球安全新態勢與新挑戰、地區衝突與全球安全治理、全球安全倡議的理論與實踐、全球安全治理的改革與完善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分論壇一的研討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研究員分析了2024年美國大選的基本形勢,提煉了本次選舉與2016年美國大選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王正毅教授認為世界性經濟衰替、地緣政治競爭復興、國家安全回歸、反體系運動加劇給艱難時世下的世界帶來了新的學術命題,中國的國際問題研究需要樹立歷史觀、大局觀和角色觀。吉林大學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所長劉雪蓮教授從海陸關係視角出發分析了東北亞安全格局的變遷,認為主體塑造能動性、安全空間流動性、安全空間融合性是值得關注的演變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高程研究員闡述了南方國家在傳統安全層次、發展安全層次與文明安全層次面臨的治理困境,指出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有助於引導全球南方國家共築命運共同體。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門洪華教授論述了全球南方作為中間地帶與超越中間地帶的理論淵源、歷史邏輯和現實價值,指出促使全球南方明確身份特徵、凝聚內部共識、探索發展路徑對於中國長遠戰略利益至關重要。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胡宗山教授梳理了中國外交關於時代主題表述的歷史變遷,探討了統籌高品質發展與高水準安全的重要意義、現實挑戰和實踐路徑。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朱永彪教授分析了全球新一輪反政府抗議活動的背景與特點,認為可通過完善“一帶一路”相關項目預警機制及改善輿論環境等手段化解涉我風險。
分論壇二的研討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方長平教授指出當前全球安全治理呈現出治理主體大國化、治理對象傳統化、治理機制失靈化、治理價值對立化、治理效果赤字化等趨勢,給國際法的地位和效力帶來了巨大挑戰。國際研究資深編輯、外交學院陳志瑞教授認為地緣政治回歸、全球治理退化、數智化躍遷和失控等是新秩序形態的主要特徵,國際社會需要強調大國責任、改革國際制度、發揮區域作用、加強技術治理及重視跨學科知識生産。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須隆教授認為中國的全球安全治理之道在經歷“識道”、“成道”和“行道”三個階段後已基本成型,推動落實全球安全倡議、著力打造人類安全共同體是其核心要義。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趙可金教授運用生態制度主義分析了東亞地區的安全治理特點,強調尊重中間地帶在經濟和安全領域的天然特性是促進東亞地區繁榮穩定的關鍵。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劉義強教授以泰國和緬甸為例,分析了東南亞地區軍人政權強化政治合法性的動力來源、一般邏輯和效果差異。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係研究室主任鐘飛騰研究員闡述了將崛起或衰落視為體系危機首要根源的不同學術思想,認為學術研究還應關注崛起和衰落的集中度與規模以超越西方強加的敘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計算實驗室主任董青嶺教授指出在未來的數智時代需要重視社會複雜性分析,正視虛假數據資訊的擾動,加強相似性、關聯性和貢獻性關係研究。
分論壇三的研討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謝韜教授分析了美國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和原因,指出由此導致的陰謀論盛行及國家安全泛化現象不利於中美關係的穩定。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同濟大學基地常務副主任魯傳穎教授認為人工智慧技術具有較高的內生安全風險,人工智慧領域需要基於分層的治理、基於信任的治理及基於風險迭代動態的治理。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趙長峰教授從制度建設、理念建設和信任建設的角度闡述了全球南方新安全架構的構建思路,強調了中國制度供給、理念供給和行動供給的重要性。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高婉妮副教授運用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以塔吉克在全球水治理中的表現為案例分析了小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暨南大學中國南海周邊安全國際輿情監測實驗室副主任林愷鋮副教授分析了美國如何通過價值層面去合法化、邏輯層面去合理化、認知層面去正當化等機制來扭曲中國的“全球安全倡議”話語。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丁迪從理念安全化、議題安全化、對外關係安全化等角度探討了中美關係安全化的表現、機制及限度。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講師戴麗婷基於技術風險邏輯、權力政治邏輯和制度合作邏輯,分析了自主武器系統軍控約束性協議缺位的原因。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周逸江基於對科技公司技術開發人員的訪談,分析了美國科技公司參與人工智慧安全治理的行為邏輯。
分論壇四的研討中,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講師邢偉旌分析了德國主動強化與日本安全合作的趨勢及其邏輯,並探討了德日安全合作的影響及限度。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王蕾基於不同國家在網路安全談判中的立場,分析了性別視角等邊緣視角對於網路安全規範談判的影響。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講師王丹逸運用定性比較分析的研究方法,提煉了東道國國家能力、管理壓力、就業壓力等因素對移民問題安全化的影響。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講師張娟娟從軍事力量結合、政治合法性構建、地區意識培育等角度分析了伊朗的代理人策略及其對中東博弈格局的影響。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講師焦玉平聚焦跨國糧商對全球糧食産業鏈的壟斷趨勢,論述了發展中國家提升在國際糧食市場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必要性。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李珊結合不同類型的風險情境,闡述了組織韌性建設對於地區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栗瀟遠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發現美國常規武器轉讓對受援南方國家的財政能力産生了顯著的負向影響。
論壇閉幕式上,戴長征教授作總結致辭,指出本次會議展現了來自老中青三代學者多元力量的學術貢獻,涉及了從高政治到低政治的廣泛議題領域,實現了學理性、戰略性和政策性研究的良性互動,充滿了新思想、新觀點和新方法,是一次高品質的學術盛會。戴長征教授還代表主辦方感謝各方的支援和參與,期待五校合作機制及UIBE國際政治經濟高端論壇持續推動學術交流與創新。
本次論壇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辦,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協辦,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中國戰略研究院聯合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