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2024-11-13 14:17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呂煒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黨的二十大突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出部署,並統一于構建支援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本質和規律的深刻洞察,充分體現了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的鮮明導向和工作方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顧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重要論斷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重要思想的創造性發展。

創新從根本上決定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自16世紀人類社會進入創新活躍期以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一些國家抓住機遇實現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的迅速增強,甚至一躍成為世界強國。我國歷史上的輝煌發展,同當時的科技發明和創新密切相關。近代以來,由於錯失了多次科技和産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我國逐漸由領先變為落後。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時期,尤其是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為此,實現發展方式轉型和發展品質提升,必須把創新擺在第一位。

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堅持創新發展,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髮展主動權的根本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和規律的認識。對我國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來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對於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至關重要。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表明,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發展新優勢,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堅持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取得“兩彈一星”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改革開放後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論斷,進入新世紀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分析國際科技創新競爭態勢,深入研判國內外發展形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全面謀劃科技創新工作。我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但經濟發展的結構、效益還亟需提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創新是一個決定性因素。推動高品質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跨越的重大歷史關口。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以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效率,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要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展示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規律,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探索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工程師培養體系,加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在一些高層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臺,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好人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大人才對外開放力度,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他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科技發展和科技人才成長,離不開創新文化的滋養。沒有創新思維,就難以有創新的行動和實踐。讓創新思維成為一種習慣和本能,才可能闖出一片新的天地。企業家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企業家自身則要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勇於推動生産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健全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創造人盡其才的政策環境。著力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氛圍。

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密切關注行業、産業前沿知識和技術發展,推動各行各業勞動者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準,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走好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將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超前謀劃、超前部署,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強化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繼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力爭實現我國科技水準由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轉變。

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正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産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緊扣發展,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強化激勵,大力集聚創新人才;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擴大開放,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動態過程,改革必須樹立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從支援全面創新的各方面、全鏈條謀劃推進,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處理好不同創新領域之間、不同創新主體之間、不同創新內容之間的關係,實現全面部署、協同推進。要處理好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堅持創新發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加大應用基礎研究力度,促進創新鏈和産業鏈精準對接,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去。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形成代表國家水準、國際同行認可、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的科技創新實力。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使市場和技術和諧共振,讓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開花結果,最大限度釋放發展潛能。

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科研和經濟聯繫不緊密問題,是多年來的一大痼疾,也是我們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的地方,要持續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要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産品創新、品牌創新、産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制定和實施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援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産業鏈的“鏈長”。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推動産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推動全面創新,要破除體制性障礙、打通機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創新,增強各類主體創新動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構建支援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以改革驅動創新、以創新引領發展,對於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更好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獨特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創新主體作用,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形成支援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重點抓好完善評價制度等基礎改革,堅持品質、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全面準確反映科技成果創新水準、轉化應用績效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強化規劃政策引導,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

以全球視野謀劃推動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用。要堅持以開放促創新,健全科技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創新體系,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補齊開放創新制度短板。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營造有利於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

不斷加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力度。當前,世界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一邊是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一邊是巨大商機、巨大潛力、巨大需求正在被創造。能否把握歷史性機遇,加快新舊增長動力轉換,考驗著各國的智慧和勇氣。歷史經驗表明,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産業和新産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只有敢於創新、勇於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發展瓶頸,才能共同創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續的全球需求,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獨立的創新中心或獨享創新成果。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應該成為限制、遏制其他國家發展的手段。要不斷加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力度,持續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提升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

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要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深化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産權保護、産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完善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機制,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慧、能源、稅收、金融、減災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臺建設。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前瞻謀劃和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瞄準科研人員的現實關切,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不斷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風險防範機制,在開放環境中築牢安全底線。

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互聯互動空前緊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繫世界的中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要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以更好的合作謀求互利共贏,引導經濟全球化朝正確方向發展。推動建設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必須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堅定不移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援多邊貿易體制,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消除貿易、投資、技術壁壘,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避免産生負面外溢效應,共同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國際環境。積極推進綠色轉型,讓廣大發展中國家更好融入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潮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開放、包容、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環境,堅持以人為本、智慧向善,加強在新型工業化、人工智慧等領域合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讓各國人民都擁有充滿機遇的未來。

深化改革推動持續創新

《決定》提出,“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以問題導向探尋新思路、提出新方法、解決新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同時要看到,我國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強,科技投入産出效益不高,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適應我國科技事業新的歷史方位、發展要求,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制度藩籬,要求我們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走好走實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構建支援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實踐載體、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環境營造,必將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動力,推動我國科技實力加快實現質的飛躍、系統提升,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牢牢掌握髮展主動,引領我國從創新大國躍升為創新強國。

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社會總是在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其中有一些可以憑老經驗、用老辦法來應對和解決,同時也有不少是老經驗、老辦法不能應對和解決的。從某種意義上説,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改革攻堅要有正確方法,堅持創新思維,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才能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創新,不斷推動事業向前發展。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高品質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謀劃和推進改革,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來展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根本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要以一往無前的膽魄和勇氣,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全面協調推進各方面改革,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