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激發消費活力
文 | 漆雲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依託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化應用,網路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有效滿足人們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對激發消費潛能、推動消費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但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消費活力仍需進一步釋放。要培育壯大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加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近年來,以網路購物為代表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廣泛普及,推動消費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其中網路購物用戶超過80%。2023年我國全年網上零售額15.42萬億元,同比增長11%。同時,網路購物業態模式不斷創新迭代,直播帶貨等新型網路零售模式發展勢頭迅猛。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應用極大豐富了消費內容,智慧家居、智慧穿戴消費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即時零售、遠端醫療等新場景加快拓展,據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預計,2023年至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25%。
網際網路技術普及和平臺經濟興起,推動消費場景從線下拓展到線上、消費對象從實物拓展到服務,服務消費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網際網路+服務”消費新模式快速增長,線上文娛、線上健身、線上旅遊等正成為消費增長的新動力。2023年,線上旅遊、線上文娛和線上餐飲銷售額合計對網路零售額增長貢獻率為23.5%,拉動網路零售額增長2.6個百分點。平臺型和共用型消費新業態激發龐大的消費潛能,外賣配送、網約車、即時速遞、共用住宿等消費新業態持續快速發展,助力消費潛力釋放。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理念已向品質消費、體驗消費轉變,消費更傾向個性化、品質化。消費理念的轉變,推動消費行為的變化,進而激發新的消費潛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背景下,綠色消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低碳、環保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已成為消費者的重要訴求,帶動綠色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節能節水産品、二手商品消費漸成潮流,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949.5萬輛,同比增長37.9%。隨著居民健康素養持續提升,健康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涌現,健康食品、健康器械、運動裝備、醫療美容以及養老服務等健康服務需求快速增長。2024年上半年,我國每人平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271元,佔每人平均消費支出比重達9.3%。
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壯大為消費提質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但其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應加力破除制約其發展的障礙,推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快速發展,充分激發有潛能的消費,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是加強資訊網路、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5G網路、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搭建優先覆蓋核心商圈、重要交通樞紐、主要應用場景的高可靠、低時延、廣覆蓋的通信網路。建立健全數字化商品流通體系,加快佈局數字化消費網路,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發展融合,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深化人工智慧産品研發應用。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區域消費中心以及中小型消費城市梯隊,建設城鄉融合新型消費網路節點,積極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對消費潛能釋放形成基礎支撐。
二是加強法律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建設,建立高效聯動、包容審慎的監管框架。針對新業態新模式特點,順應發展規律,加快出臺電子商務、共用經濟等領域相關配套規章制度,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完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實現線上線下協調互補、市場監管與行業監管聯接互動。加大對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智慧財産權、虛假宣傳、價格欺詐、洩露隱私等行為的打擊力度,著力營造安全放心誠信消費環境,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是全面提升産品品質和服務水準,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在培育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提升産品品質和服務水準,完善“網際網路+服務”、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培育打造5G條件下更新場景、更美體驗的新業態,形成多元化的商業模式,提升居民消費意願,擴大消費需求。
四是增強政策協同性,形成共促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合力。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研究制定分行業分領域的管理辦法,有序做好與其他相關政策法規的銜接。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加快制定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具體措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組織的橋梁作用和平臺企業數據優勢,加大各方對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支援力度,形成促進消費擴容升級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