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激勵上市公司向“精”提質

2024-10-10 16:40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田軒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在以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加力下,我國上市公司今年的“期中考”成績單揭曉。從已披露的5000余份半年報來看,我國上市公司目前已平穩進入向“新”增量、向“精”提質的高品質發展跨越準備期。

成績單展示的積極成效背後,是經營主體與制度供給的同向發力。從“賬本”面上數據看,5000多家上市公司加速向“新”增量。營收正增長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半導體、新能源、高端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規模化、集約化效應顯現,産業對於業績的帶動效應顯著提升。此外,上市公司通過加大技術創新,不斷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上半年,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合計0.75萬億元,整體研發強度為2.15%,近千家上市公司研發強度達10%以上。

從內部治理效能看,上市公司總體治理能力發力向“精”提質。隨著獨立董事新規的深入實施以及新公司法的正式推行,上市公司持續完善董監高職責權利安排,獨立董事參與上市公司重大決策和經營管理活動的積極性也顯著提升,組織形式更加多元化,獨立性、專業度顯著提升,獨立董事監督效用發揮更充分,對“三會”運作不規範等問題進行了整改,成效顯著,公司治理機制更加健全,內控制度正趨於完善。

從資本供給制度生態來看,隨著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多項新政的落地,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水準提升,自願進行ESG信披的上市公司數量顯著增多。同時,隨著監管層加大退市執行力度,上市公司危機意識更加強烈,更加注重短期提振股價與長期提升公司經營能力相結合,主動進行有價值的公司戰略價值管理且更加注重投資者回報。截至8月31日,677家上市公司公佈一季度、半年度現金分紅預案,合計現金分紅達5312億元,且多家公司進行了一年多次分紅。

下一步,應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我國上市公司應堅持問題導向,以上市公司治理體系仍存在的核心問題和矛盾為突破口,推動上市公司高品質發展。目前的核心問題和矛盾主要集中在:從內部看,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效益不高、融資易受市場波動及短期業績壓力影響,整體創新能力有限、創新業務培育不足,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合規制度、激勵機制有待完善。從外部看,法律法規環境、投資者保護機制亟待完善,事前公平的準入機制、事中完備的資訊披露制度、事後嚴格退市制度三大治理監督支柱需要加速建設。

基於此,未來應進一步做好上市公司主觀能動性與制度供給保障性的同向發力,增強各方合力,進一步築牢上市公司品質這一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微觀基礎,提升上市公司持續發展能力和公司治理水準。引導上市公司持續完善“三會”制度建設,加強“三會”運作管理規範性,完善獨立董事與上市公司高管、核心管理人員的溝通機制,提升獨董作用發揮的組織性。完善合規制度,嚴格對公司法律法規遵守執行、重要決策、經濟行為、財務資訊披露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有效地預防和發現違規行為。

要強化上市公司治理的“正向激勵”機制建設。在一定限度內提高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上限,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簡化並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流程,促進優質企業通過加大投資、並購、股權合作等資本手段佈局現代化産業體系,促進産業升級。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資訊披露規則體系,分階段、分步驟拓展可持續發展資訊披露的廣度和深度,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壯大ESG投資主體,實現可持續信披與可持續投資的良性迴圈。

此外,還應加快完善更具內在穩定性的市場生態建設。在完善上市標準、上市程式和不斷健全市場、金融仲介,以及監管機構、司法機關等多部門協同的監管機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投資者維權和補償機制,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市場走向長期價值投資,加快培育“耐心資本”。在為投資者提供高獲得感回報、為上市公司提供高品質融資支援的過程中,打造面向助力市場韌性的上市公司可持續治理社會生態氛圍。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