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重創新激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動能
文 | 嚴文波 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唐晨智 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構建支援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本質和規律的深刻洞察。當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唯有不斷解放思想,堅持開拓創新,才能激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動能。
持續加強原始創新,激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內生動力
原始創新是開闢新領域、引領新方向的重大創新,是從0到1的突破,具有奠基性、顛覆性、先導性和長期性特徵。原始創新不僅對科技創新産生重大牽引作用,也對人類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乃至世界格局帶來巨大變化。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重視原始創新的內在潛能。一是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加快建設與前沿科技相適應的國家創新體系,積極發揮黨和政府在創新科技中的宏觀引領作用,減少對市場的過度行政干預,優化制度環境,探索建立有利於原始創新的評價支援制度,為原始創新提供堅實制度保障。二是要重視創新人才培養對原始創新的支撐性作用。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強對原始創新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構建以此為核心的梯次型培育體系,建立有利於原始創新研究的項目人才培育機制,同時放寬社會力量創辦私立研究型大學的準入標準和審批流程,引導社會資金支援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三是要鼓勵創新試錯,厚植原始創新沃土。對於從事原始創新研究的研究者和企業,要抱有寬容失敗、鼓勵試錯的態度,同時加快建立改革創新的試錯容錯機制,積極制定鼓勵性、激勵性政策,營造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敢啃關鍵核心技術“硬骨頭”,銳意進取的創新氛圍,充分調動各方在原始創新領域探索的積極性。
系統推進整合創新,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協調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新興領域交叉融合發展特徵,加強整合創新和綜合應用,推動形成多點突破、群體迸發的生動局面。”整合創新是指通過圍繞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和産業帶動性的戰略項目進行多領域相關技術有機融合,以此實現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系統推進整合創新,促進協調發展。一是要樹立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整合創新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過程,而是將各類技術系統化的整合過程,政府和企業要注重不同技術和知識領域之間的系統整合,要圍繞重大戰略項目創新同向發力,增強整體效能。二是要促進領域交叉融合。政府要大力支援推動創新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更多科技型企業聯合創新,形成資源更集中、目標更精準、協作更緊密、轉化更高效的創新集群。同時高校要與時俱進開設各類文、理、工交叉型專業,加大學科交叉領域融合創新投入力度,針對重大科學問題及關鍵核心技術,構建協同研發、聯合創新的攻關機制。三是要加強複合型科研創新人才培養。要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培養急需人才,同時,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高效轉化吸收創新,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效率
吸收創新作為一種開放型創新,是在廣泛吸收全球科學成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充分進行學習借鑒、消化吸收的再創新,以此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技術,形成新的學科理論或新的産業群。對於我國現階段發展而言,通過直接引進先進技術,進行本土化消化改進吸收,可以提高創新轉化效率,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要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穩步擴大我國科技創新合作的開放程度,構建具有國際化的開放創新生態。二是要以問題導向建立有利於引進創新的配套服務體系。通過改革引進模式減少行政式管理,轉向服務性支援,不斷優化相關配套服務措施,利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等獨特政策優勢,探索出臺有利於引進吸收創新的具體措施,以此消除外國創新主體投資參與我國創新研究項目的現實顧慮。三是要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援保障機制,加大海外人才引進工作力度。堅持需求導向,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優化完善引才引智政策制度體系,實現高效精準引進“高精尖缺”人才。通過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引進人才生活服務綜合保障制度,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切實做到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論,更加注重創新的動力作用,以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吸收創新激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動能,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創造和釋放更多改革紅利。
編審: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