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智庫報告:需特別關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邏輯
——CMF季度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中國網9月23日訊(記者蔣新宇)21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季度論壇(2024年第三季度)在人民大學舉辦。本次論壇聚焦“穩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下的中國宏觀經濟”,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國家一級教授劉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聯席主席,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一級教授、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聯席主席楊瑞龍等多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論壇發佈了《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
報告聚焦三個方面:一是,前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運作的新特點以及對四季度的展望;二是,如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並深入分析相關問題;三是,針對宏觀形勢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政策建議。
前三季度經濟運作新特點及四季度未來展望
報告首先指出,從前三季度的經濟運作情況來看,可以從四個維度分析中國經濟的發展態勢。從量價和産業角度來看,總體需求不足導致經濟處於溫和復蘇的狀態。儘管經濟主線仍然是復蘇,但其態勢依然較為溫和。
報告認為,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現之一是內需的壓力高於外需。儘管出口在前八個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復和反轉,1-8月份出口增速為4.6%,相比去年有所提升,但內需依然面臨較大的壓力。投資方面,前八個月的投資增速為3.4%,處於近年來的低位。基建投資雖然有所企穩,但狹義基建(剔除電力)的增速較低。製造業投資在“兩重”“兩新”政策的推動下表現較好,但房地産投資持續下滑,前八個月增速下降了10.2%。消費方面,前八個月的社會零售總額增速為3.4%,相比去年有所回落,主要由於商品消費的疲軟。商品消費的放緩不僅影響了製造業下游的民營企業,還對文旅經濟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
報告從三大經濟主體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指出三大經濟主體目前情況喜憂參半,尚未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消費者方面,失業率在6月份後有所企穩,但青年失業率在8月份出現上升。居民收入雖有所增長,但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低於90%。企業方面,雖然利潤回升,但虧損面也在擴大,利潤回升主要得益於降本增效而非營收增長。政府財政收入則出現雙下行,財政支出增速放緩,地方政府面臨三保壓力。
金融和化債數據方面,報告認為,金融數據傳導效果減弱,信貸需求低迷,人民幣信貸和社融增速均有所放緩。化債方面,部分地區在統籌發展與化債上仍面臨較大約束,對經濟增速造成一定影響。
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報告認為,傳統動能出現下行,新舊動能持續積聚。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産業增速良好,資訊軟體傳輸業也在服務業中起到支撐作用。但房地産市場的深度調整和消費領域的疲軟表明,當前經濟面臨著較大的結構性問題。房地産的轉型壓力主要體現在結構逆轉、城鎮化模式變化以及價格下行機制的調整上。同時,技術革命和逆全球化週期疊加,使得經濟轉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展望四季度,報告認為,如果沒有有效的總需求對衝,四季度經濟運作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挑戰。因此,需要進一步研判當前總需求不足的問題,結合中國經濟雙主線的邏輯,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以推動新舊動能的轉換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穩中求進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報告強調,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需求不足問題,是週期性和結構性問題的結合,其中結構性問題佔據主要原因。當前經濟狀況需特別關注新舊動能轉換的邏輯。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目前表現為實際GDP與名義GDP之間的剪刀差持續存在,房地産市場持續深度調整,消費領域在一線城市的下滑,如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消費增速持續下行,這些現象表明存在週期性問題和信心不足的問題。然而,這些問題不足以完全解釋當前的經濟週期狀況。過去2010至2018年間,總需求狀況相對良好,真正的轉捩點出現在2019年,當年需求顯著下滑。
2020年3月,CMF發佈報告預測,這輪疫後復蘇不會是V型反轉,而是呈現較長的復蘇態勢。這是因為疫情放大了2019年開始顯現的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結構性問題。在復蘇過程中,必須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消費領域的轉型表現為中産階級的消費模式逐漸被下沉模式取代,下沉模式不等於消費降級,而是年輕人消費佔比上升,縣域經濟消費比重也在增加,這反映了消費壓力的增加。
報告指出,房地産市場的結構性轉型壓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房地産的收入鏈正在削弱,三大杠桿(經營杠桿、財務杠桿、管理杠桿)逐漸下行,使房地産從過去的增長驅動力變為增長的結果。房地産需求空間收窄,包括人口因素和城鎮化結構的變化,城鎮化接近70%之後,速度將放緩。其次,城鎮化從以土地為主轉向以人口為核心的存量化城鎮化,需求端轉向改善型,而供給端則從大開發模式轉向開發與城市更新並存的模式。
報告強調,此次新舊動能轉換具有前所未有的特殊性:一方面,這是超大經濟體的轉型,全球未曾出現如此規模的經濟轉型;另一方面,房地産市場的超強下行期和新興産業的比例差異增加了挑戰;此外,經濟轉型與社會轉型(如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單身化等)疊加,帶來了需求結構的巨大變化;最後,科技革命和逆全球化的疊加進一步複雜化了全球市場的分割。
政策建議
政策建議
報告強調,必須統籌節奏性與可持續性,穩中求進。政策制定需要平衡好轉型的節奏,注重結構性調整和可持續性,以推動經濟的穩定增長和轉型。同時,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強化逆週期政策,確保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穩步前行,迎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新階段。
報告建議,要充分利用三中全會改革紅利,強調市場作用,特別是加快市場能力建設,尤其在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報告認為,當前民營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困惑,包括對經濟形勢、企業自身邏輯及轉型政策的不確定性。因此要明確市場經濟對民營企業轉型的支援、清晰政策指引,同時強化資本市場的財産性收入制度並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激勵政府向新型動能集聚。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