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2024-07-25 15:21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陳方芳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理工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文化興則國運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自古至今,文化與科技相伴相生、相互促進。文化是軟實力,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技為文化賦能,文化為科技鑄魂;先進文化理念是科技創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生産方式變革的強勁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這為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方向指引。

文化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智慧源泉

文化培根鑄魂,文化啟智潤心。文化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上,又游離于物質之外,對物質産生反作用。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文化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在某些領域和環節發揮著關鍵作用。文化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智慧源泉,科技創新離不開文化的涵育。先進文化能從價值取向、思維理念、創新動力、道德素養等方面為科技賦能,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文化環境,從而推動科技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也為科技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資源、海量需求和應用場景。文化正從多個維度融入各領域的生産創造中,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動能。“文化+”具有創意增值、創新驅動的特點,對社會創新創造氛圍的營造、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運用文化資源,更好推動文化和科技交融互動、融合發展,以文化為重要支點,堅持文化賦能,為科技創新發展增添動能與活力。此外,“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推動科技進步必須以現實的人為出發點,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科技創新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科技創新成果由人民群眾共用,這就需要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為推進科技進步提供深厚文化滋養和廣泛社會基礎。

以科技賦能塑造文化新業態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始終是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人類文化業態發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和科技不斷融合發展的歷史,從“鉛與火”推動圖書、報刊等蓬勃發展,到“光與電”催生廣播、電視等行業,再到“數與網”帶來網路視聽、數字文旅等新業態,技術的每一次重大進步和突破,無不帶來文化傳播方式和業態的巨大躍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産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産業,大有前途。”近年來,網路文學、網路直播、網路音頻等文化新業態不斷涌現;《國家寶藏》《典籍裏的中國》《經典咏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等使更多館藏文物和文化遺産火起來,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深厚滋養,成為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湖南馬欄山視頻文創産業園、天津濱海新區智慧山文化創意産業園等數字文化産業集群化發展態勢顯著……這些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強大賦能與支撐。

以科技賦能塑造文化新業態,必須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使科技創新更好地順應文化建設發展趨勢,滿足人民更加多樣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繼續加強基礎研究,把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聚優勢力量,形成攻關合力,加大對數字技術、數字內容和安全播出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努力在影視攝錄、高清制播、舞臺演藝等高端文化裝備技術領域攻克瓶頸技術,提高文化創新的效率和深度,探索文化發展的新內容新形式、文化傳播的新路徑新表達、文化産業的新業態新動能。另一方面,著眼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發展新趨勢,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關聯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加快文化産業數字化佈局等,賦能中華文化全景呈現,推動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用,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注入更多的中國文化元素。

找準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抓手

新一代資訊技術蓬勃發展、廣泛應用,催生出更能推動生産力跨越式發展與生産方式變革的新質生産力。文化領域新質生産力是以創新為驅動,以高科技為支撐,以高品質和高效能為指引,以文化創作生産為核心內容的先進生産力形態。應找準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連接點,鍛造出高科技支撐的文化領域新質生産力,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提供強大動能。

抓好科技創新這一核心要素,建構內容多樣、覆蓋廣闊的現代化文化産業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這凸顯了創新的主導作用,闡明瞭技術革命性突破是促進生産力躍升、生産關係調整和創新資源配置的關鍵。目前,我國國家創新指數綜合排名已穩步上升至世界第10位,不斷向創新型國家前列邁進。新征程上,要繼續加強科技創新,穩步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培育發展好文化領域新質生産力的新動能;順應移動化、可視化趨勢,整合運用各種新技術,探索文化表現新形式、文化表達新路徑,構築起文化發展新高地。

抓好文化産業這一重要載體,持續增強文化新業態發展韌性。文化産業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特點,在促進經濟發展、傳承中華文明、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抓住科技創新發展機遇,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産業,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並以此為牽引培育壯大新興文化産業、超前佈局未來文化産業,推進文化産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集群化發展。支援引導大型文化企業、中小微文化企業等市場主體踴躍參與文化建設,孵化更多文化創意項目“金點子”,大幅度提高文化及相關産業規模,持續增強文化新業態行業發展韌性。

抓好人才隊伍這一戰略支撐,構築文化強國的人才基石。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創新的基礎。鍛造文化領域新質生産力,歸根結底要靠創新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歷史上,科技和人才總是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的地方集聚。”為此,必須把握戰略主動,做好文化領域的人才戰略頂層設計,著力建設吸引和集聚文化創意人才的高端平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著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深化文化事業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大文化與科技交叉領域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力度,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