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激發活力釋放潛力 推動旅遊消費增長

2024-07-10 16:1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宋瑞 楊曉琰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消費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直接體現。近年來,旅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帶動消費的重要領域,不僅為國民經濟企穩回升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改善社會預期、創造美好生活做出了積極貢獻。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人口,豐富的文化與旅遊資源,旅遊消費市場仍有較大潛力可以挖掘。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多方發力解決旅遊消費的難點痛點,進一步激發旅遊消費活力,釋放潛力。

我國旅遊消費快速增長

2023年以來,我國旅遊消費市場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國內出遊48.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93.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9133億元,增長140.3%。從2023年年初的回暖,到“五一”和端午節的走熱,乃至暑期的火熱以及中秋、國慶、元旦等節假日期間的大熱,旅遊消費的火爆延續至今,成為消費領域的最大亮點。

旅遊消費的增長,得益於需求和供給的雙向發力和良性互動。需求端,前期累積需求的集中釋放直接推動了旅遊消費的快速復蘇;供給端,旅遊消費的增長離不開總體消費環境的持續改善以及對旅遊消費新趨勢的準確把握與及時滿足。

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將擴大內需尤其是促進消費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推出促消費政策,持續改善消費環境,為居民消費需求的整體恢復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將旅遊作為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重要領域,積極出臺支援政策,連續推出惠民措施,開展各種推廣活動。從舉辦音樂節、演唱會、體育賽事到推行旅遊公交、開放政府停車場、包容性交通執法,從發放文旅消費券到文旅局長們親自上鏡推廣,引導和擴大旅遊消費成為各級政府的重點工作。在此背景下,從“淄博燒烤”到貴州“村超”(貴州省榕江縣)乃至“爾濱”旅遊,從研學旅行、非遺旅遊、城市漫步(citywalk)、城郊露營、房車旅遊到夜宿博物館、沉浸式體驗、行浸式演藝,各類旅遊熱點、消費場景和新興業態不斷催生。

當前旅遊消費的特點

旅遊消費是典型的精神性消費,具有較高的需求彈性。總結各地在促進旅遊消費方面的具體經驗做法,可歸納為以下特徵。

其一,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引領旅遊消費市場熱潮。出生於1995年至2009年的一代年輕人,生活成長在網際網路時代,易受數字媒體影響,喜歡嘗試新生事物,追求更加個性化的産品,熱衷於通過社交媒體分享經歷,具有迅速集中和放大市場熱點的作用。從“進淄趕烤”到貴州“村超”,從城市漫遊到國風國潮,諸多旅遊熱點均離不開該群體的推波助瀾。

其二,情感需求成為旅遊消費的核心訴求。追求愉悅是旅遊的內在動機。一些“網紅”旅遊地區很大程度地滿足了人們的情感需求,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情緒價值,從而成為社會情緒集中釋放和形成共鳴的“出口”。淄博、榕江、哈爾濱所提供的情緒價值,在某種程度上遠超其提供的具體産品或物質消費。這些地區體現出的好客之道、淳樸快樂、真誠大氣,藉由網際網路的放大效應形成情感共情和情緒共振。真誠成為旅遊消費中最打動人心的核心要素。當地居民的熱情有愛也迅速提升了遊客的滿意度。

其三,生活化場景成為旅遊消費的重要對象。不同於以往直奔景區,越來越多的遊客更關注對當地特色生活的體驗。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氛圍成為吸引遊客最主要的因素。近年來,生活化場景已成為旅遊消費的新趨勢,形成自我與他者的混融、供需邊界的模糊性、生産者與消費者的一體化。

其四,網路傳播成為激發旅遊消費的重要工具。不管是“淄博燒烤”還是“爾濱”旅遊,網際網路尤其是短視頻均在傳播中發揮了“導火索”和“助推器”的作用,成為遊客獲取旅遊資訊的主要渠道。不僅獲取資訊依賴網路,整個旅遊消費市場都呈現出網際網路經濟的諸多特質:用戶生産內容(UGC)驅動、流量為王、話題行銷、“病毒式傳播”,從而使目的地迅速成為話題中心和流量中心。

其五,政府有力保障是遊客滿意的關鍵所在。遊客在目的地的消費涉及諸多環節,地方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消費環境的維護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淄博開通了“燒烤專列”,增加“淄博燒烤”公交專線,定制“淄博燒烤地圖”,出臺規範燒烤市場的各種禁令。“村超”走熱後,榕江對精綵球賽及配套活動中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開展密集深度網路報道;在“村超”吸引人流後,當地政府圍繞遊客的“吃、住、行、遊、購、娛”需求及時提升服務能力。哈爾濱建立“文旅體驗官”制度,以遊客視角換位思考,著力改善旅遊消費環境,強力整治計程車亂收費現象,延長機場大巴、地鐵運營時間,“上新”人造月亮,在路上搭設防寒設施。這些地方及時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齊抓共管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確保遊客在每個消費環節都順暢舒心。

多措並舉持續釋放旅遊消費潛力

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人口,豐富的文化與旅遊資源,旅遊消費市場仍有較大潛力可以挖掘,尤其是近年來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居民和遊客提供了更為多樣的休閒娛樂選擇。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多方發力解決旅遊消費的難點痛點,進一步激發旅遊消費活力,釋放潛力。

一是著力解決旅遊消費的痛點難點。景區預約購票、文博單位遊覽、旅遊交通擁堵等難點問題愈發凸顯。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針對制約旅遊消費潛力釋放的諸多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其中“完善預約措施,簡化預約程式……科學設置線上、線下購票預約渠道”、“在遊客量未達到景區最大承載量之前,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人群提供購票預約服務”等要求仍待全面落實。此外,要解決旅遊投訴多、投訴難等問題,可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建設覆蓋旅行社經營、導遊執業、景區接待、文化娛樂等市場類別的綜合監管平臺和消費投訴舉報機制,並在重點城市開展旅遊消費糾紛先行賠付制度試點。

二是把握旅遊消費變化趨勢。旅遊消費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呈現出諸多新變化——遊客風險意識普遍提高,對目的地和旅遊設施的衛生狀況、應急措施、退費政策、旅遊保險、客流預警與疏導措施等更為關注,短距離、高頻次、親自然、重家庭、微定制、“小團遊”等更加普遍。總體來看,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向旅遊供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遊目的地和經營主體須具備更加敏銳的市場嗅覺、更加細緻的分析工具、更加準確的定位能力、更加靈活的組織形式、更加先進的技術手段、更加精準的行銷能力和更具特色的人本服務。特別要重視年輕一代消費群體、老年群體、親子市場等,開發相應産品,滿足其旅遊消費需求。

三是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要圍繞高效能服務,完善旅遊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形成結構合理、高質高效、普惠便捷的旅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積極推動將旅遊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以標準化促進公平化、普惠化、便捷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用,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便捷高效、全民共用的旅遊公共設施和服務供給體系。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興建各種旅遊公共設施,面向公眾提供公益服務。充分考慮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需求,提供無障礙設施和相關服務。

四是加大數字科技旅遊應用。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出遊預約、行程安排、客源分流、消費引導等方面的作用。加強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應用,借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線上直播、空中課堂等形式不斷創新應用場景。依託數字化、科技化手段,以更精細的管理、更優質的供給滿足人們對美好旅遊生活的新期待。要推進旅遊業“上雲用數賦智”,支援文娛場所、景區景點、街區園區等開發數字化産品和服務。要推動旅遊業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揮平臺線上交流互動、引客聚客、精準行銷等優勢,引導線上用戶轉化為線下消費。

五是提升城鄉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優化收入分配格局,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要全力改善旅遊消費環境、提升旅遊服務水準、創新旅遊消費場景,通過各種方式鞏固和提升旅遊消費信心。

六是完善旅遊消費統計監測體系。要完善文化和旅遊統計相關標準,制定上下統一、執行一致的統計調查制度,探索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將手機過境人數、住宿過夜人數、旅遊景區購物人數、景區門票購買人數等作為重要參數,解決統計數據“橫向不可比、縱向不可加”的問題。要完善直報、快報系統,加強對規模以上文化和旅遊機構的監測,同時加強與工信、公安、交通、氣象、民航、鐵路等部門的數據共用。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