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開放合作才能推動人工智慧“向善而行”

2024-07-05 15:5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鮑南

“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各國無論大小、強弱,無論社會制度如何,理當擁有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慧的權利。置身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裏,所有國家理應消除偏見與歧視,坦誠相待,以人類視角、文明眼光,共同推動科技成為為人類謀福祉的手段。

“中國取得一項外交勝利!”第78屆聯合國大會日前協商一致通過中國主提的加強人工智慧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140多國參加決議聯署。“各國應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共用人工智慧知識成果”的提議,得到世界廣泛認同。

人工智慧技術,無疑是當下最具顛覆性的新興技術之一,也是人類生産力發展新的增長點。近年來,從“阿爾法狗”稱霸圍棋,到機器人“小冰”出版詩集,再到作家借助AI創作小説,人工智慧趕超人類智慧的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隨著大模型技術橫空出世,智慧助理、文生視頻、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寬。有關研究顯示,在世界發達經濟體企業中,人工智慧使用率已從2017年的20%增長到2022年的50%,生成式AI有望為全球經濟貢獻約7萬億美元的價值。

“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當人工智慧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時,也在催生越來越多的風險和難以預知的挑戰。一方面,由於大模型技術遵循“規模定律”,數據量的不斷擴大,令開發者已經難以搞清楚,某項學習所得及推理能力是如何生成的,這加劇了人工智慧“演化”出不可控能力的擔憂。另一方面,目前Chat-GPT等生成式AI,普遍存在提供虛假詐騙資訊、個人數據與商業秘密洩露、語料庫與生成文本侵權等問題,但在狂飆突進中,很多商業公司並沒有耐心建設“護欄”。某種程度上,人工智慧的安全性議題,已被事實證明是無法單靠行業自律實現的。

善治才能有“善智”。人工智慧發展和應用,既涉及提高生産效率、改善社會福利、促進經濟增長等發展議題,也涉及隱私、安全、公平、正義等價值倫理問題,唯有世界各國協作形成全球人工智慧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方能趨利避害。然而,由於經濟發展水準不同,以及秉持理念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於人工智慧治理,在認識與能力上也不盡相同。更令人擔憂的是,面對亟待縮短的“數字鴻溝”,一些發達國家反而篤信“先行者優勢”,抱持零和思維,築起“小院高墻”,企圖利用技術壟斷和單邊強制措施製造發展壁壘,再次享受技術霸權,將後發國家變為産品傾銷地,攫取超額利潤的同時,在輿論、文化、教育上形成新的“霸權”。

網路空間不是虛擬空間,而是現實世界的投影和具現。今天,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企業的經營運作、公民的人權隱私等都前所未有地集中在網路空間,以數據形式在全球流轉不息。這理應成為全球攜手合作的現實基礎。回首人工智慧60餘年的發展之路,當其因性能和演算法問題陷入“第一次寒冬”時,晶片産業鏈的全球協作推動“摩爾定律”持續生效,充沛的算力令“機器學習”成為可能;當大模型概念被提出之後,全球産業分工為語料數據標注降低了巨幅成本,使海量數據真正成為人工智慧成長的土壤……這些故事隱喻著珍貴的文明共識:開放合作、優勢互補、共用共治才是人類科技創新的正途。

各國無論大小、強弱,無論社會制度如何,理當擁有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慧的權利。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一貫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和治理,在國內逐步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的同時,主動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貢獻智慧。從提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到與美國建立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機制,再到向聯合國提出加強人工智慧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中國言出必踐,始終倡導以人為本、智慧向善的普遍共識,弘揚平等互利、尊重人類權益的價值理念。

今天的人類,已經跨越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山巒,行進于智慧化的快車道,科技創新需求前所未有。身處“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範式發生深刻變革,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技創新的難度同樣前所未有。不只是人工智慧,能源革命、太空探索、生物制藥等前沿領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獨立的科技創新中心。置身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裏,所有國家理應消除偏見與歧視,坦誠相待,以人類視角、文明眼光,共同推動科技成為為人類謀福祉的手段。

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更加“智慧”的明天,是中國的美好願望。主動作為、攻堅克難,在開放合作的道路中不斷提高技術水準,中國必能更好扛起責任,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發展與治理的倡導者和引領者,成為人工智慧倫理和法律制度的構建者和踐行者。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