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準邁進
文 | 陳偉偉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城鄉與區域發展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專家視點】
區域協調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內在特徵,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支撐,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確保欠發達地區能夠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隊、趕上來。同時,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也要求不斷提高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指出,加快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用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系列戰略部署為我們在新時代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準和更高品質邁進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發展思路更加清晰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構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邏輯框架。
從由城市向大區域延伸角度看,一是以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為節點在全國範圍內佈局點狀增長點。二是依託推進中心城市發展,衍生出都市圈或城市群,形成區域性經濟增長極,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城市群覆蓋或輻射區域一體化。三是依託區域性經濟增長極,在主體功能區劃分基礎上構建東西互濟、南北協同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促進東、中、西、東北四大區域協調發展。
從由城市向鄉村延伸角度看,一是依託城市群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二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政策機制不斷完善
從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角度看,一是健全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通過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區域交易平臺和制度、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2022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二是建立區域戰略統籌機制。中央強化區域協調發展頂層設計,成立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從戰略與全局高度統籌謀劃區域重大戰略、規劃和政策。
從區域互動的激勵相容角度看,一是基於互利共贏原則深化區域合作機制。促進不同區域在立足自身優勢基礎上開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二是基於獲益付費原則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鼓勵對生態功能區、糧食主産區、資源輸出地等在國家發展和安全中承擔重要保障任務的地區,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開展市場化、多元化橫向區際利益補償。三是基於先富帶後富的原則優化區域互助機制。通過深入實施東西部協作、開展對口支援等方式,讓東部發達地區輻射帶動欠發達地區發展。
從區域協調的方式方法角度看,一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二是創新區域政策調控機制,包括差異化的區域政策、區域均衡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區域政策與其他政策聯動機制等。三是健全區域發展保障機制,包括區域規劃編制管理、區域發展監測評估預警體系、區域協調發展法律法規體系等。
協調發展成效亮眼
中西部地區發展成效亮眼。近年來,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長情況總體好于東部,東北地區也呈現好轉復蘇跡象。
區域發展更趨均衡。主要表現在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不斷提高、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區域間基本生活保障水準逐步接近。
三大城市群動力引擎作用凸顯。2022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地區生産總值合計達到49.5萬億元,超過全國的40%。三大城市群在規模經濟效益、創新要素集聚、人才高地建設、對外開放水準等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成為我國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引擎。
重要功能區支撐作用明顯增強。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等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提升。糧食主産區有效維護了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富集地區圍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目標,建成一批能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基地。
持續發力再譜新篇
在看到成就的同時,也應清醒認識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比如部分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不足、東西部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區域發展呈南北分化新特點。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須統籌謀劃久久為功。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尊重客觀規律,支援各地區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優化分工的作用。進一步加強統籌謀劃,完善主體功能分區,在東北、西北佈局培育面向東北亞、中亞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完善區域協調發展配套機制,加大力度在更大範圍推行跨區域經濟核算機制,探索稅收産值等分成模式、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