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中國網路法治三十年,網路法治保障高品質發展

2024-06-26 16:27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朱巍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自1994年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至今已有三十年。“三十而立”,這三十年不僅是我國網際網路技術和網路經濟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還是中國特色網路法治從無到有、日趨完善直至領跑世界的黃金時期。

依法治理網路是世界各國的共識。我國作為網際網路産業和網民大國,在這三十年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網路法治之路,形成中國經驗,並向世界網際網路法治治理體系交出了中國方案。

網路安全運作關係到國家安全、技術有序發展、市場依法競爭和網民權益保護等重大問題,是網路經濟和技術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經過這三十年努力,各部門先後出臺了超過150部網路領域相關新立法,按照網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修訂了絕大部分的法律法規,是世界上率先全面以網際網路新思維修訂工業時代法律體系的國家之一。這三十年中,以網路安全為核心的《網路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數據安全法》也先後出臺,與此相關的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生成式人工智慧、演算法推薦、雲服務、智慧汽車數據等各個新技術領域,均實現了依法治理的立法效果,構建起中國特色網路法治與網路安全發展的“四梁八柱”。

網路技術發展的三十年,是網民權益保護全面發展的三十年。在此期間,《民法典》審議通過,對明確網路人格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新型網路平臺責任和網路侵權責任類型等,都做出了切實有效的回應。針對利用網路技術侵害網民權益的網路暴力、人肉搜索、電信詐騙和網路沉迷等亂象,相關部門及時出臺了針對性治理法律文件,配合歷次“清朗行動”,從立法源頭到執法責任追究形成了全覆蓋治理體系,切實保障了新時期網民合法權益。同時,發展中的網民權益內核和外延不斷擴大,網路虛擬人格和虛擬財産權益保護、新型隱私權與被遺忘權確立、網路安寧權與用戶知情權等新型權利體系被納入立法、執法和司法體系,全面開啟領先世界的網民權益保護體系。

網路時代依法治理的重要課題,就是法治的速度要跟得上網路技術發展的速度。在網路新技術、新應用和新經濟模式快速迭代的同時,要確保法治的壓艙石效果,在保障安全基礎上,更好地促進網路技術進步,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國在電子商務、市場競爭、數據合規、算力運作、人工智慧等網路技術延伸的各個方面陸續出臺了新立法、新標準和新政策。這些新舉措中,有一些是法律性文件,有一些則偏向指導性意見,還有的屬於促進性意見。可見,我國網路法治化發展的三十年,實際也是正確處理技術發展速度與立法相對滯後、新舊産業交替、産業發展與安全保障等新工業革命時代複雜關係的三十年,是新時期辯證法在網路法治治理工作上的應用,是網路強國戰略在法治領域的全面夯實。

司法和執法是法治的重要抓手,是中國特色網路法治輝煌成就的重要組成方面。例如,我國創造性建立了全球第一個網際網路法院,運用網路技術的雲法庭審判活動將産生與線下一樣的法律效力,極大簡化了維權成本、提高了審判效率。再例如,在市場監督管理領域,確保市場依法競爭秩序和保障好消費者權益,成為眼下的網路時代重要課題,新出臺的《網路交易管理辦法》《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條例》《反不正當競爭規定》《市場主體登記條例》等陸續出臺,成為網路新經濟時代為市場和消費者保駕護航的重要依據。

將網路資訊的全生態、全主體、全流程納入到法治軌道,確保了新時代的網路資訊安全與輿論安全,極大減少違法和不良資訊對網路生態的損害,更好地維護網民合法權利,讓網際網路成為人們共有的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