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鄉村不會一蹴而就
文 | 李國正 李正印
中央網信辦等六部門日前聯合發佈《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旨在指導省、市、縣三級相關政府部門更好地應對數字鄉村建設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近年來,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數字技術成為農村傳統要素變革以及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動力,深刻改變了農業生産方式、治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紮實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是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以及實現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亟需探討的重要問題。
當前,數字鄉村建設在多個層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數字技術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更加有力支撐。在基礎設施方面,高速網際網路連接正在向農村地區延伸。到2023年底,農村寬頻接入用戶數超過1.9億,5G網路已基本實現鄉鎮級以上區域和有條件的行政村覆蓋,數字“接入鴻溝”正在快速彌合。在農村電商方面,2023年全國農産品網路零售額高達5870.3億元,同比增長12.5%,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在智慧農業方面,越來越多的農戶和涉農企業開始採用數字化和智慧化技術,農業生産效率和農産品品質顯著提升。在鄉村治理方面,“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正在加快向鄉村延伸覆蓋,極大提升了鄉村治理現代化水準,其中全國六類涉農政務服務事項綜合線上辦事率很高,全國具備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基本全覆蓋。在生態環境方面,通過數字賦能的精準農業、智慧灌溉和環境監測系統,減少了農藥和化肥使用,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長、搞“面子工程”和形式主義,各地應該立足資源稟賦差異,不斷探索符合自身實際、具有區域特色的發展模式。《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從建設內容、建設方法和保障機制等方面為全國數字鄉村建設指明瞭方向。不過,在實踐層面,數字鄉村建設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比如,部分地區調查研究不充分,未能完全實現因地制宜、系統規劃、突出特色;不少地方尚未建立起鄉村數據收集機制和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數字鄉村數據呈現“散、微、亂”等現象;適農型數字技術及應用的研發投入與創新還不足,數字鄉村建設缺乏健全的資訊服務體系。此外,數據洩露、網路攻擊等數據安全問題不時出現,農民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和防護手段,容易成為網路攻擊的目標。對此,應穩妥施策。
一方面,在《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數字鄉村建設的政策法規,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法律保障。加大對數字鄉村建設的政策支援力度,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企業、個人等多元主體參與數字鄉村建設。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包括政府撥款、企業投資、社會捐贈等途徑,確保數字鄉村建設所需的資金投入。
另一方面,加強對各地數字鄉村建設的跟蹤指導和資金使用監管,推動數字鄉村高品質發展,提升建設資金使用效率。推動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經營主體數智化轉型的積極性。以多種形式的數字化教育培訓和數字安全技術研發及應用,提升農村居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打造數字鄉村安全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