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歐美貨幣政策分化背後的結構性特徵

2024-06-20 16:36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張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近日,歐洲央行宣佈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存款機制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借貸利率均下調25個基點,分別降至3.75%、4.25%與4.5%,這是歐洲央行自2019年以來首次降息。在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期間,為應對通脹壓力,歐洲央行連續10次加息,累計加息450個基點。本次降息意味著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發生了方向性轉變。

與此同時,美國雖然國內通脹水準與經濟增速均有所回落,但迄今為止美聯儲仍按兵不動。目前市場主流預期是,美聯儲首次降息可能會在今年9月。在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間,為應對通脹,美聯儲連續11次加息,累計加息達525個基點。在2022年至2023年期間,美聯儲與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基本相似,只不過歐洲央行的加息節奏要略晚于美聯儲。那麼,為何最近歐洲央行先行降息,美聯儲並未跟進,兩者貨幣政策操作出現了一定的分化?

主要原因是當前歐元區經濟增長壓力大於美國。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從經濟增速來看,相關統計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2.8%,歐元區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0.4%;第二,從通貨膨脹來看,2024年5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與核心CPI同比增速分別為3.3%與3.4%,歐元區5月CPI與核心CPI同比增速分別為2.6%與2.9%;第三,從勞動力市場來看,2024年5月美國失業率為4%,歐元區4月失業率達到6.4%。

當前歐元區經濟增速不及美國,通脹率低於美國,失業率高於美國。考慮到歐洲央行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目標都是讓核心CPI同比增速保持在2%左右,因此,相比于美國,歐洲央行通過降息來穩定經濟增長的訴求與緊迫性更為強烈。

歐美貨幣政策分化的背後還隱含著全球經濟的一些結構性特徵:其一,在經歷多年的負向衝擊後,全球經濟增速開始企穩,並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漸好轉。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4月的最新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值均為3.2%。其二,迄今為止美國經濟表現出一定的韌性。根據IMF的預測,2024年美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2.7%。其三,儘管歐洲經濟表現不如美國,但其增速在逐漸好轉。根據IMF的預測,2024年歐元區國內生産總值增速有望達到0.8%,高於2023年的0.4%。其中,德國經濟增速預計將會由2023年的-0.3%轉變為2024年的0.2%。

歐美貨幣政策分化及其背後的結構性特徵,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潛在影響。首先,美國經濟保持韌性與歐元區經濟增速改善,意味著中國出口行業的外部需求將保持向好態勢。其次,今年下半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將會陸續放鬆,這意味著中國面臨的短期資本流動格局有望進一步改善。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中國在國際收支表的證券投資項下就迎來了短期外國資本的重新流入。再次,隨著美聯儲可能在今年9月前後步入降息週期,美國長期利率與美元指數有望雙雙回落,這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會企穩甚至反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